杂阿含经288


芦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诣摩诃拘絺罗处,问起老死,乃至识为自作或他作等。回答为名色乃至老死苦等有如三支芦之相依而立等事。最后互赞智慧过人。

(二八八)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①.尊者摩诃拘絺罗②在耆阇崛山③

尔时。尊者舍利弗晡时④从禅觉。诣尊者摩诃拘絺罗。共相问讯庆慰⑤已。于一面坐。语尊者摩诃拘絺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尊者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有老不

答言。有

尊者舍利弗复问。有死不

答言。有

复问。云何。老死自作⑥耶。为他作⑦耶。为自他作⑧耶。为非自非他无因作⑨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他无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⑩

复问。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增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⑪。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⑫。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⑬。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⑭者。谓尊者摩诃拘絺罗。乃有如是甚深义辩。种种难问。皆悉能答。如无价宝珠。世所顶戴。我今顶戴尊者摩诃拘絺罗亦复如是。我今于汝所。快得善利。诸余梵行数诣其所。亦得善利。以彼尊者善说法故。我今以此尊者摩诃拘絺罗所说法故。当以三十种赞叹称扬随喜

尊者摩诃拘絺罗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向⑮。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⑯。是名法师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于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⑰。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种种甚深正智之问。犹如世间无价宝珠。人皆顶戴。汝今如是。普为一切诸梵行者之所顶戴.恭敬.奉事。我于今日快得善利。得与尊者共论妙义

时。二正士更相随喜。各还所住

[注解]

十二因缘解释链接

①舍利弗:比丘名,以「智慧第一」闻名。又译为「舍利子」,因为他的母亲名叫「舍利」。

②摩诃拘絺罗:比丘名,佛陀称讚他「得四辩才,触难答对」第一。他是舍利弗的舅舅,从佛出家前又被称为「长爪梵志」。「摩诃」为音译,义译为「大」,加在人名前可作尊称,例如用以和资历较浅的同姓名人士区分。

③耆闍掘山:为音译,义译为「灵鹫山」,因山顶似鹫头、且山中多鹫而得名。位于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角。

④晡时:黄昏时分,约下午三点至五点多。

⑤庆慰:庆贺慰问。

⑥自作:自己所作。指世间苦乐等一切,都是我自己所作的。例如「常见论」执著认为常住不变的「我」造作了一切。

⑦他作:他人所作。指世间苦乐等一切,都是他人(例如造物主大梵天)所作的。例如执著认为大梵(造物主、大我)创造一切。

⑧自他作:部分是自己所作,部分是他人所作。

⑨非自非他无因作:不是自己所作、不是他人所作,没有原因而自然发生。

⑩彼名色缘识生:那「名色」是缘起于「识」而产生的;「识」是「名色」的原因、条件。

⑪名色缘识:有「名色」,因此而有「识」;「名色」是「识」的原因、条件。就六根来看,因为应对了六境(在名色的范畴内),六识才会产生。从人身来看,因为有身心(在名色的范畴内),六识才能增长。

⑫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犹如三支芦苇立在空地上,彼此支撑,才能直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譬如两芦束,相互依持则能直立」。

⑬甘露法:用甘露(不死药)譬喻佛所教授的解脱法门;又作甘露法门、甘露门。

⑭具足身作证:具备满足,亲身体证。

⑮灭尽向:即「向灭尽」,朝向灭除烦恼、生死。

⑯心善解脱:心彻底地解脱。

⑰善调无畏:善于调伏,无所畏惧。

[对应经典]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因缘相应12〉第67经芦束经。

---------------------------

翻译:

二八八、芦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诣摩诃拘絺罗处,问起老死,乃至识为自作或他作等。回答为名色乃至老死苦等有如三支芦之相依而立等事。最后互赞智慧过人。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与摩诃拘絺罗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下午,舍利弗尊者从禅定中出定,前往拜访摩诃拘絺罗尊者,彼此互相问讯慰安后,坐于一边,然后告诉摩诃拘絺罗尊者说:「想要向您请问,不知您可有时间为我解答么?」

摩诃拘絺罗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您请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回答。」

舍利弗尊者于是就问摩诃拘絺罗尊者说:「您的意见怎样呢?摩诃拘絺罗尊者!是否有老呢?」

答说:「有。」

舍利弗尊者又问:「是否有死呢?」

答说:「有。」

又问:「您的意见怎样呢?老死是自己造作的呢?是别人造作的呢?还是自己与别人一同造作的呢?或者是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的无因缘造作呢?」

答说:「舍利弗尊者!老死不是自己所造作、不是他人所造作、不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也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所作的无因缘造作。然而由于有生的因缘,所以就有老死的现象存在。」

「像这生(受生)、有(招感的果报)、取(追求执取)、爱(爱欲)、受(苦乐的感受)、触(根、境、识和合生的觉触)、六入处(六根)等事乃至名色(六根未具之胚胎),是自己造作的呢?是他人造作的呢?还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的呢?或者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的无因缘造作呢?」

答说:「舍利弗尊者!名色不是自己所造作、不是他人所造作、不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也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所作的无因缘造作。然而那名色是依识而生起的。」

又问:「那识是自己造作的呢?是他人造作的呢?还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的呢?或者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的无因缘造作呢?」

答说:「舍利弗尊者!那识不是自己所造作、不是他人所造作、不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也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所作的无因缘造作。然而那识是依名色为因缘而存在的。」

舍利弗尊者又问:「摩诃拘絺罗尊者!您先说名色不是自己所造作、不是他人所造作、不是自己与他人一同造作、也不是既非自己也非他人所作的无因缘造作,然而那名色是依识为缘而生起的。可是现在您又说依名色为缘而有识,这是什么道理呢?」

摩诃拘絺罗尊者答说:「我现在将说个譬喻,像那有智慧的人就会因譬喻而了解。比如把三株芦草立于空地,要彼此不断地相依持,才能保持竖立。如果拿去其中一株,那二株也就不能竖立着;如果拿去其中二株,剩下的一株一样不能竖立着;彼此一定要不断地相依持,才能保持竖立。同样地,由于识的因缘,而有名色等事,也是这样,彼此要不断地相依,才能够生长。」

舍利弗尊者说:「说得真好啊!说得真妙!摩诃拘絺罗尊者!在世尊的声闻弟子中,能够智慧明达,善于调伏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无所畏怖,得见如来所示如甘露般的真理教法,就以这完足的甘露之法,而能自作证的人,就是摩诃拘絺罗尊者您了!所以您才能有这样极深奥的义理论辩,对于各种的问题,都能做圆满的解答。您就如无价的宝珠一样,被世人所顶戴,我现在顶戴摩诃拘絺罗尊者您,也是像这样子。我今天在您这儿,很快乐地得到了殊胜的法益;其余那些修习梵行的人,只要经常到他那儿,也同样能得到殊胜的法益,因为那位摩诃拘絺罗尊者很善于说法的缘故。我现在就因这位摩诃拘絺罗尊者的说法缘故,应当以三十种事来赞叹、称扬、随喜。

摩诃拘絺罗尊者啊!如果讲说对老死要厌患、离欲、灭尽,这就叫法师;如果讲说对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事,要厌患、离欲、灭尽,这就叫法师。如果比丘能够对老死厌患、离欲、向于灭尽而行道的话,这就叫法师;乃至对识厌患、离欲、向于灭尽而行道的话,这就叫法师。如果比丘对老死能够厌患、离欲、灭尽,不生起一切烦恼,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这就叫法师;乃至对识能够厌患、离欲、灭尽,不生起一切烦恼,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这就叫法师。」

摩诃拘絺罗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说得真好啊!说得真妙!在世尊的声闻弟子中,智慧明达,善于调伏身、口、意三业,制伏诸恶行,无所畏怖,得见如来所示如甘露般的真理教法,就以这完足的甘露之法,而能自作证的人,就是舍利弗尊者您了!所以您能提出如此种种极深奥又有智慧的问题,就好比世间无价的宝珠,人人都顶戴一样;尊者您现在就像这样,普为一切修习梵行的人所顶戴、恭敬、奉事。我于今天快乐地得到殊胜的法益,且得与尊者您共论玄妙的法义。」

当时,二位修习佛法的正士,彼此相随喜,然后便各自回到自己住所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阿含经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