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动态加速地变化,每个人都忙于奔命,追逐各种信息和知识,外界的声音也到处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非常真诚,可我们似乎依然学不会该怎样把控自己的人生,也依然摆脱不了焦虑和惴惴不安的现状,更有很多人被抑郁症缠身。这根源可能来自应试教育,我们习惯了别人替我们安排,而来不及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看起来最把自己的事儿当回事,但其实我们从来没真正把自己的事儿当过事。我们终日为别人的事忙到焦头烂额,却还没树立起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们被所谓紧急的事驱赶着,却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将那些复杂、耗时、不容易见成效的事,轻易地归到了不紧急的坐标体系中,导致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低水平重复的事情上。我们很少去探索这个真正充满智慧的世界,也不曾真正敬畏过它,导致我们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可能是我们没法改变现状的根源。
人类已存续了上千年,总结出很多经验,在各个领域也都出现过智力超群的人,这里面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借鉴,能够学习已经被他人验证过的知识应该是最有效率的成长方式。我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总结了几条我需要反复琢磨的关键词拿出来分享。
我崇尚第一性原理,所以我吸纳整理了来自数学和物理界的几条重要科学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对影响之深远,我认为是超乎想象的。我崇尚简洁,所以将主体分为两大块内容作为航向,剔除噪音,少即是多,清晰易记。
一、大道至简
1.无边奇迹来自简单规则的无限重复
这来源于数学界著名的分形理论,它向我们揭示了通过简单迭代、重复可以幻化成宇宙万象。就像科赫雪花,无限放大,得到的微小结构都是同样的三角形。分形是自然界的映射,所以分形几何学也是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运用在设计领域还可以打造视觉盛宴。
2.简单的东西可以引导出相当复杂的东西
就像道家的智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单峰映象,一个由简单非线性方程产生的,说明了混沌特性是怎样发生的。单峰映象揭示了两个现象:当人口少时,繁殖增加的人口大致跟物种的原本总数目成正比;环境资源有一“最大容量”,当人口接近最大容量时,人口可能会下降。
3.从有序走向混沌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越来越混乱:刚搬新房时,一切物件都井井有条,1年后一切都乱了;一个人生活很无忧无虑,二个人生活很快乐幸福,有小有老一大家子人生活时,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隔阂.....
这些看起来理所应当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规律,这些现象所遵循的就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熵增定律”:在孤立的系统里面,热量肯定是从高温流向低温,此过程不可逆”。 当然,其内涵并不仅仅是热量传导的方向性,而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事物一定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熵,Entropy”就是用来度量混乱的,指事物的混乱、无序程度。
熵增定律,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公司越大组织越臃肿,国家越封闭越落后,等等,都是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电脑手机会越来越卡,交通会越来越堵,等等,都是非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吴国盛教授,清华大学科学系主任说:“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必然会从有序到无序,直至死亡。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既然灭亡是改变不了的,那我们该如何对抗它呢?反熵增、负熵、熵减。反熵增的本质就是为了系统有序,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负熵代表的是生命的活力。
纵观已知的整个生命系统,在漫长的数十亿年历史当中,越来越复杂,但却越来越有序。从生命系统里面可以看出,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由于生命系统不停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从外界获取负嫡用来抵消自身嫡的增加,从而使生命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
反熵增,即系统形成有序结构需要几个条件:
1.系统必须开放。打破原来的封闭系统,才能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变有序。
2.远离平衡态。系统由于开放离开了平衡态,逐渐推向了非线性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才可能会涌现出新的有序结构。
那么对于个人的启示,是要绝对的思想开放,要善于打破各种平衡。不能被生活中的各种混乱牵着走,不管是工作、生活、学习、成长、关系......都一定要有反熵增的思维,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有些人眼中,每件事都是独立的、细微的。但对于有心人来说,不同的事实,在知识链上都可以构成相互连接的一环,就像蝴蝶效应。所有的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凡事都可以再关联,我们必须学会从新视角看旧事物,学习经典,善于联想、观察,培养融会贯通能力,最终实践运用。
二、把握确定性
从运动的发展轨迹上描述确定性,可分为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线性变化就是非周期性的,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我们尤其需要关注,因为线性变化才是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比如人的年龄只增不减、全球人口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等。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技术的变革将会推动整个社会向智能化前进
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汇聚化、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硬趋势。科技越是发展,世界将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们就越需要高频接触,未来是不会变得完全自动化的,能繁荣长青的企业、能有一番成就的个人,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整合新老资源。
创意型劳动,即那些对思维技能有要求的职业,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包括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产出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协作能力。
2.从一而终的稳定职业模式将成为过去
传统的交流和合作主要局限于本地的某个范围内,但疫情的蔓延,催化了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办公模式。随着技术和服务的更加成熟,全球范围内的组织、管理和协同将成为一项简单的任务。自媒体兴起、个体崛起都在迅速改变以往的工作性质。人们不再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兼职、自由职业、网上职业、合同用工和临时用工开始出现。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临时性劳动力。未来劳动力的基本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再是公司或企业,而是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个人。
做常规认知型工作的人(即重复性脑力工作,如财务、税务、数据录入、电话呼叫中心、接待、服务台或客户支持,以及计算机编程和法律调研等)不仅要与其他城市、地区和国家的人竞争,要与全球范围内大量成本更低而熟练程度不相上下的劳动力竞争,还要与精密的机器竞争。这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需要更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儿。
未来的就业者必须适应全球零工经济的趋势,就业将不再像以往一样,有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工作。
3.研究系统,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相对照
在微观表现和宏观大势上并不总是相吻合的,所以我们常常会限于困惑,对于未来难以把握,而我们时常会忘了自己处于系统之中。构成系统的三个变量是时间、空间和关系。
从时间的维度上,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总结出系统演进的轨迹呈现什么规律,每个周期会经历哪些阶段,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以及什么因素导致了拐点的变化。
从空间维度上,研究系统的结构性,用于判断风险,可以根据所研究的历史情况,互相佐证。如果结构良好,我们按照既有周期性规律去行动,大概率上会得到确定性的结果;如果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那系统随时可能从指数级增长转变为衰退,从增强回路占主导转变为调节回路占主导。
从关系维度上,系统的成型是由系统各部分相互作用甚至改变的过程,这就要审视行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导向是利益,且对系统是如何运作的难以把握,也就很难预见自己的行为对于整个系统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最终导致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
所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是应对未来的重要手段。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利,信息不对称出现的信息偏差、延迟或缺失,是大多数人的风险根源:在做决策时,表现出惊人的短视;在行动后,不会收集信息反馈,没能及时应对。
4.寻找专家和向导
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视野、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获取有效信息,而没有好的输入、闭门造车的人只会越来越局限,为高昂的试错成本买单,甚至交智商税。
推荐一位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它是科技领域的咨询专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功预测了多个科技领域的趋势。他曾在1984年就预测到2000年我们将确定人类基因排序,当GPS还只应用于军事时就预测GPS将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曾提前预知2008年将会发生经济危机……
好的向导,可以加速我们的成长,拓宽我们的认知。在今天的大环境里,时间越来越值钱,希望大家能用心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向导,早日开辟人生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