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先要学会国际化表达,这会丧失民族文化吗?

陈洪标|文【全文字数共5863字,图片23张】

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先要学会国际化表达,这会丧失民族文化吗?

▲设计师杨超。

紧接上一篇《中国文化要让西方看懂,学习别人,并不是文化不自信》,和第一篇文章《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考验人》。

【陈洪标写字说画】:我们平时不是说,文化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在学习国际性表达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民族性,表达民族文化,有具体的成功案例吗?

▲设计师杨超“东瓷西韵”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杨超】:文化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这个理念在某种情况下没有错,如果从文化遗产、人文历史等角度而言,它完全正确。然而我们今天谈的民族文化的国际性表达,它是一种对外的沟通和传播的方式,需要进入到一个国际性的特定语境下来传播和表达。而国际性设计表达它是一种形式,一个框架,就是一种能被大家广泛认同和识别的视觉语言。这两者并不矛盾,也无法相互替代,所以不存在学会了国际化表达,就丢掉了民族性,丢掉了民族文化。

在民族文化的国际性设计表达上,我们可以拿日本来做个案例。

▲日本设计师田中美佐设计的作品。

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学习国际主义风格,形成了一系列的典型的国际主义风格的作品。但是,他们失去了民族性了吗?

没有。反而,今天我们再来看日本的这些无印良品、优衣库品牌,以及今天的东京奥运标志、可口可乐在东京奥运项目发起的“Coke x Adobe x You”系列设计、东京城市宣传片,成为了很好的具有日本民族属性的当代国际风格表达。

▲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作品(左图),田中一光作品(右图)。

1964年,日本著名设计大师龟仓雄策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海报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这件海报,具有非常典型的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同时有着明显的民族色彩。此外,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无印良品品牌形象设计者)的作品同样如此。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始终秉持首先应该具有国际性视觉元素,然后再表现出日本民族的象征性和文化性。

对国际设计风格表达的学习,让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范的“融民族性”文化,涌现了很多世界知名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迅速地向世界传播,一方面发挥了设计的当代性风格,另一方面也很好地表达了本民族的文化。

▲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作品《Music Today '85今日音乐13》,1985年。

我想,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传承,继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对我们的文化进行创新,思考文化的“承传新变”。今天的日本设计之所以在世界上被认可,就是很好地处理了民族性与国际化表达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我们很多人喜欢的日本“无印良品”品牌,早期的品牌形象设计者田中一光和当下品牌艺术总监原研哉,他们的作品中最突出的是极简的国际主义风格范式,但表达的却是日本的哲学、美学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陈洪标写字说画】:你曾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设计并制作了一本不仅翻看还能用来展示陈设的书《China Says》,它既是一件设计艺术品,又是一部可以让国外读者看得懂的中国文化的书。这件作品在国内先后入选中国美协书籍探索展、获得全国设计大师奖金奖等殊荣,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德国IF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美国洛杉矶IDA国际设计奖金奖、德国卡塞尔设计艺术节最佳作品奖等4个分量级设计大奖。我把它称为设计界的“经典”!这是不是你探索民族文化融合国际性设计表达的成功案例。在这之后的实践中,还有哪些成功案例?

▲杨超《China Says》书籍设计。

【杨超】:2013年10月,我开始做《ChinaSays》这本书,经过近一年时间做完成。其内容是我在景德镇工作近9年时间做的陶瓷主题图形、文字等视觉传达设计。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将中国陶瓷元素与西方文化和审美相融合,立足在陶瓷文化的视角,让国外人、身边的教授、同学们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景德镇,了解这座拥有千年陶瓷文化历史的城市,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之所以能够获得6个重要的奖项,或许就是因为我找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性表达语言的一个方法,打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道,让西方能看懂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

▲《China Says》书籍内页(部分图片)。

这样的案例,确实还有几个。比如2019年,我应邀为北京国际俱乐部(外交部直属机构)创作了一件大型环境陶艺装置作品,这个项目的核心特点和艺术风格是,将景德镇最传统的陶瓷颜色釉(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工艺与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一个结合。

▲《东瓷西韵——和》,泥坯细节。

为了表达北京国际俱乐部融合国际文化的理念,在设计上提取了代表国际俱乐部历史、新生、发展等文化内涵的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以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等8个国家文字来表达。所有文字采用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刻坯技艺雕刻而成,各国文字组合在一起,经过颜色釉和1300度高温窑火烧制之后,使得东西方文化实现了互通共融。

▲瑞士国际平面主义风格,栅格系统。

整体作品呈现圆形结构,这个结构来源于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形式“栅格系统”(Grid Systems),我想通过这件作品来实现与“栅格系统”理论的创始人Brockmann进行“对话”。

此外,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新无饰线体,标准化、规范化;按几何学的理论来结合图形与文字,追求几何学式的严谨;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作品的文字字体风格简洁无装饰,版面布局几何化、规范化,这使得作品呈现出较强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东瓷西韵——和》,泥坯细节放大。

这些由8个国家语言文字、413个陶瓷文字的字符,通过景德镇传统颜色釉工艺的随意浇撒之后,使作品浑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俱乐部融合世界文化的“大和”世界观。所以,这件作品取名为《东瓷西韵——和》。

景德镇的颜色釉工艺常用于陶瓷花瓶和瓷板画上表现绘画元素,而在作品《和》的创作上,它通过一种全新的艺术探索和表达形式来呈现,这样将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既有对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传承,亦是对陶瓷文化艺术的一次很好的创新表达。

这个项目启用后获得广泛好评,成了北京国际俱乐部大厦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杨超在现场安装。

也正因为对“东瓷西韵”主题的实践性探索以及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性设计表达,致使我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人社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等项目的立项。我把这种对于传统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性表达方法进行总结与升华,转化为针对“解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外来艺术中国化研究”等的理论研究,使得我自身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两方面相互反哺。

▲北京国际俱乐部大厦大型环境陶艺作品《东瓷西韵——和》。

这些案例,是我所做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国际性设计表达所选择的“陶瓷”这个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做尝试,包括丝绸文化、茶文化、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

另外,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肯定有很多的路径可以去探索的,而我所选择的这条“东西方文化融合”“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路径,是基于自己多年积累、并且熟悉和感兴趣的道路。

我深信,通过吸收、融合西方国际上的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借助于此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人看得懂,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陈洪标写字说画】:在你获得的国际大奖中,德国红点设计奖最特别。它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之一,而且不仅红点奖,你还获得了红点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红点至尊奖是表扬设计质量优异的奖项,仅有设计质量及创意表现皆出类拔萃的作品及品牌,才能获得该奖项。保时捷、奔驰、苹果、飞利浦、华为等世界知名品牌和公司均曾获得过红点至尊奖。作品《My Words》系列海报获得过2019年度红点设计大奖至尊奖,这组作品很多人看不懂,是国际化表达太过了,还是什么原因?

▲杨超(中)在德国红点至尊奖颁奖现场。

【杨超】:作品《My Words》系列海报的设计,是我对视觉文字语言的“非识别性”和“信息传递功能”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就是运用国际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手法,通过一组抽象图片及文字来传达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这是我对文字的一种表达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同时,也想表达自己作为设计师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我与大自然、与海洋生物、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自己的内心的一种对话。

▲杨超作品《My Words》。

受《山海经》启发,我运用超现实主义理念和图形创意的设计手法来组织画面元素,对话框里没有文字的“文字”,不能读的“文字”,来表达这样一种对话。

其实,这是一种悖论,我们今天眼中看到的当下,或许是一个幻象,而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念想,它难道仅仅是空想吗?在这种“对话”语境中,我并没有说任何我想要说的东西,然而我通过它在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感,恰好你(观众)能感受到,这是最好的“对话”境界,妙不可言!在设计里面,满满地看上去都是文字,其实是没有文字。

红点奖评审团对我的作品的评价是:“这个实验项目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记录了设计师和海洋之间的对话。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文化和海洋的思想都是抽象化的,《My Words》刚好完全避开了明确的理解,巧妙地解决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杨超以传统文化方式和中国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通过系列海报利用感知来达到共鸣,极大地激发了旁观者的兴趣,并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审美的表达。”

【陈洪标写字说画】:你这种国际化表达,目前在国际上,屡试不爽,斩获颇丰。那么,在国内,行得通吗?实际的反应和传播效果如何?

【杨超】:这个问题,我可以举两个实例,说明国际化表达在国内同样需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下文化传播发展的需求。

一个是浙江传媒学院校标更新设计。当时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国际性的表达,它的理念源于“鸽子”、“浙广是一条河”、“传播”等学校的文化元素和属性。我将中国双一流校标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校标都是采用圆圈形式,而同样对QS排名前100强世界著名大学的校标进行研究,发现很少用采用圆形的。这是一个很有趣,并且很值得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世界排名前100强大学校标。

根据学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传媒大学”的发展定位,这就意味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定位聚焦在国际平台,那么学校的品牌传播,自然需要一个国际性的Logo形象与之匹配。

于是,我结合当前国际品牌的表达形式,提出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动态可变”的校标设计方案,从浙江传媒学院的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中提取首写字母C,与书本、鸽子、“浙广是一条河”、声波、电波、光波等元素相结合,设计现在的校标。它还被升华成如下涵义:用一面旗铸造灵魂,传承红色基因;用一本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用一组波传播光电,营造传媒境象;绘一条河传承长远,展奔竞不息精神;放一只鸽翱翔蓝天,追逐青春梦想。

▲浙江传媒学院校标设计。

学校的决策层具有很好的创新和国际化视野格局,因此这个标志设计最终得以被学校采纳,起到了很好的品牌效果。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德国奥迪汽车品牌形象更新设计师,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Klaus Hesse教授称赞:“作品设计具有现代感和国际风格,或许它是一件可以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

今天,我看到学校师生们都很愿意拿着印有各种“校标”的手提袋或衍生产品。

另一件作品,就是我所做的位于世博园区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悦江”陶瓷文化餐厅,因其陶瓷文化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这家餐厅也被网友称为“陶瓷美食博物馆”。

我为餐厅做了品牌形象、辅助图形、陶瓷软装陈设等设计,主视觉标志和辅助图形的开发汇聚了陶瓷文化、餐饮文化、海派文化元素为一体,以此来表达景德镇的陶瓷技艺与悦江餐饮文化的美食艺术相融合,并采用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字体Helvetica与王羲之的书法等中文文字相结合。陶瓷艺术作品的定制创作上,将CHINA、上海、景德镇制、悦江、苏麻离青、粉彩等关键词中英文相互组合到一起,形成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

▲悦江品牌辅助图形开发(部分图片)。

在设计中最特别的是,我还运用了可持续设计理念,将景德镇废弃的花纸(青花、粉彩等纹样)通过回收,这些是景德镇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元素,将其经过再利用(Re-Cycle)运用于作品当中。

这些花纸有印章文字、有图案、商标、甚至还有印刷的裁切辅助线,丰富而有趣。与中英文陶瓷字符、条板任意拼贴组合,再随意地浇洒颜色釉在上面,形成了具有当代东方文化与西方元素相融合的艺术混搭风格。

这其中有具象的花纸与抽象的颜色釉混搭,有传统景德镇陶瓷装饰纹样与具有现代感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的西方文字混搭,还有不同题材风格的花纸之间相互混搭,最后形成了东、西方文字之间互通共融。青花纸纹样与颜色釉的肌理色彩、字符元素相结合时,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后,再次产生了新的融合,呈现出抽象与具象、现代与传统相互冲突、融合的后现代艺术的审美效果。

▲悦江餐厅陶瓷艺术作品(部分图片)。

在景德镇,经常会遇到陶瓷画家、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因为烧窑而烧裂了、烧坏了的陶瓷瓷板画等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艺术家们花了很长时间的精心创作,然而这些作品如果烧坏了就会被当成“废弃”陶瓷扔掉。看着很可惜!我将这些“废弃”的瓷板画作品进行收集,对局部的画面进行了裁切,再运用装饰设计的手法,在这些瓷板上采用电镀金工艺将西方商业、建筑、餐饮等元素装饰到上面。经过装饰和再设计后,使得它们的价值能够再次被发挥,形成一个系列套组作品。

▲“废弃”的瓷板画。

覆盖在瓷板表面代表西方元素的电镀金和商业符号视觉图形,与景德镇传统装饰的青花、新彩等效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呈现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东情西韵”混搭艺术效果和现代感。

▲“废弃”的瓷板画加入西方元素变成了系列套组作品。

这些作品的创作,其实属于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我将视觉传达与陶瓷工艺、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对于图形、图案、文字、色彩、工艺、空间的综合设计表达。

项目完成后,顾客们给予的评价很高,很多人慕名而来,常常订不到座位,也经常有明星艺人在餐厅包场。这个设计的案子《东瓷西韵——悦江》最终获得了2019年度的红点奖和意大利A设计奖银奖。

▲《东瓷西韵——悦江》主创团队易强(左)、杜银罗(中)、杨超(右)领取红点奖。

未完待续,第四篇《中国设计师杨超:如何在世界上,让中国文化拥有更多话语权?》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先要学会国际化表达,这会丧失民族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