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沟通温度计
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语气声调,肢体动作,对当下的沟通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在与人互动时,我会很注意身躯和头的倾斜度。我知道如果两个人有好感的话,交谈的时候身躯会向彼此倾斜,形成一个对称的构图。
如果两个人的肢体构图明显不对称,那就可能反应出沟通也不对称。
我们都会靠近喜欢的对象,远离讨厌的对象,这是本能。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个人是否在肢体语言上开始疏远和靠近。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疏远,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靠近,我们要学会推测。
用这个基本的观察,当你个沟通的温度计,能让我们注意到沟通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做更理性的分析,说不定还能实时地化解误会。
02
训练你的自觉度
懂得基本的肢体观察之后,我们更需要锻炼的是自我觉察的能力,能反思我们当下的情绪,甚至反驳自己的主观意识。
自我觉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理性,找出合适的方法和他人互动,不会让因为一时情绪,就让偏见成为了结论,进而误解别人的想法和态度。
在互动的过程中要学会情景化思考,把直觉纳入参考,同时要考虑对方所在的地点,场合属性,身边其他人等环境因素,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都会影响我们的互动状态。
有一天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看到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同学,他在马路对面儿正在等红灯。
你热情地向他招手,他虽然看着你的方向,却对你视而不见,还摆个臭脸。这个时候我们看一下心里是什么感觉?
偏负面的你,可能会想他明明看到了,还假装没看到,皱眉头,一定是因为不想见到我,脸还那么臭,我有那么讨厌吗?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这个主观结论,就会跟自己说没关系,她不想和我打招呼,我也不想理她,于是你冷冷的擦肩而过。
比较积极地你,可能会觉得也许他刚好没有看到我,还是叫他一下好了。
于是你大声的喊出他的名字,而这时他往你这边看过来,原本带着疑惑的眼神,一下子就认出了你,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时刚好绿灯,你跑过去跟这位许久不见的老同学问好,他见到你的时候特别热情,还大给了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跟你说,哎呀,我刚才仿佛看见一个人远远地在向我招手,但阳光太强烈了,我根本看不清楚,原来就是你啊,还好你叫了我,这时候他原本的皱眉头和臭脸是否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必须锻炼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知道自己可能会有什么预设立场,才能够更善于与别人互动,而不要一开始就造成误会。
03
阅人四步骤
作者把察言观色的情景化思考,归纳成一套标准的作业程序,分为四个步骤,观察,分辨,分析,试探。
第一,观察。
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留意对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学习观察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
先问问自己,是否对某些特定的形象,穿着打扮,种族,肤色等个人表征带有成见呢?
如果缺乏这种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带着刻板印象和人互动,得到的信息也就容易失真。
所以我们要试着用一种初学者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互动,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专注于当下。
培养出观察细节的能力,同时要抑制反射性批判的能力。
第二,分辨。
在互动一段时间后,我们要开始辨识一个人的行为特征,觉察到他的惯性动作。
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有咬嘴唇的习惯,但你在跟他交谈的过程中,他突然不咬嘴唇了,这就是一个异常的信号。
这时你要倒带思考一下,刚才发生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让她突然停了。
这时你就有个线索,可以开始寻找他改变的原因了。
第三,分析。
一个平常不抖脚的人突然开始抖脚,他是紧张,是兴奋还是不耐烦?是因为会议超时了,还是他看到老板感受到了压力。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要把环境的各种因素都考虑进来,归纳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第四,试探。
通过分析,我们对互动中的观察有了一些假设,这时就要有技巧地来试探,看看哪一个假设是对的。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开始抖脚,摸脖子,做出着急的下意识动作,或许可以直接问你是不是在赶时间呢?
当然,这样直接问对方很可能会因为客气,而不会直说。
也可以有技巧地表示,会议再开三分钟就结束,我等一下也有另一个会议。
要是对方听了这话就不再抖脚摸脖子,我们就能确定对方的确是在赶时间。
如果对方说不赶时间,还好。然后又接着问你,刚才提出的建议,能在预算内完成吗?这可能就是他内心焦虑的真正原因。
只要对方没有刻意隐瞒和欺骗你,往往你善意的做个试探,却没有猜对的时候,对方会给你更明确的暗示,甚至直接说出来。
有时候试探未必一定是问出问题,我们也可以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让对方更快的卸下心防,把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05
察言观色是一套技巧,需要练习,这种练习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要想成为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必须不断地练习,观察和思考。
要学会融合直觉观察和理性思考的察言观色法。
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加欣赏每个人的不同。虽然无法全盘的了解对方,光是你愿意付出自觉与理性的心,也能为对方带来一种支持和认可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彼此支持和彼此尊重的核心。
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有技巧地应对,我们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容易拉近距离,也更容易给人温暖大方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某天与大学同学交由认识了漂亮的女孩儿。
回程时,他发现这个女孩儿一直手臂交叉在胸前,他心想莫非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让她不舒服的话吗?
这时一阵风吹过,他想或许他只是冷了,他什么也没说,主动脱下自己的外套,轻轻替女生披上。
在婚礼上,他太太说,就是在那一刻,我被他的贴心感动了。
适时的注意和关怀,将心比心就是最加分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