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更好的生存?

这是《反脆弱:从不确定中获益》读后所悟的第15篇(完结篇),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说真的,《反脆弱》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我前前后后花了大约30小时的时间,读了2篇,有些章节甚至读了4、5篇,最后才写下这些感悟。不过,真正读进去了收获确实不少,不管是对于生活还是工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原书。

前14篇每篇分享的都是《反脆弱》这本书的某方面内容,感谢你认真地读完,这篇我尝试的把整本书的内容串联起来,把印象最深的收获分享于你,希望你能有所感悟。

全书的关键词就是“反脆弱”,可以说真正理解了“反脆弱”就理解了书的一半内容。

“反脆弱”是什么意思?

“反脆弱”指的是,遭遇伤害后,不但没有变弱或者灭亡,反而因此更加强大,即在伤害后反而获益。

那么,为什么需要“反脆弱”呢?

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充满随机性,任何小概率事件都可能发生,有些可以推动社会快速发展,有些反而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毁灭整个社会,比如天灾。但是这一切又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要求我们谨慎提防,留有冗余,积极思考应对措施,“反脆弱”思维由此应运而生。

“反脆弱”思维不是直接的应对措施,而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思考方向,以及如何行动。

在这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社会,我们对事物的发展的看法不能只是简单的线性叠加或者减少,因为非线性的性质会造成更多的二阶及以上的效应。比如交通情况,随着车辆的增加,前期几乎不影响车辆行驶,当达到一定数量,道路马上完全堵死。这就是非线性的力量,一旦爆发,几乎是呈指数级变化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反脆弱”思维提出了杠铃策略,一种即使失败了也能保持原状,而成功后的收益却是无上限的方法。

举2个例子加深对杠铃策略的理解:

1、金融领域:假设你有一笔资金,你把90%的资金用于买中国国债(国债被认为是0风险的投资),而剩下10%的资金则投资于风险很高或者说极高的股票,那么你的损失不可能超过10%,而你的收益是没有上限的。而如果你将100%的资金都投入所谓的“中等”风险的基金,那么你很可能由于基金倒闭而承受毁灭性的风险。

2、职业选择:先做安全性的工作,当有一定的积蓄后,再从事风险高收益大的工作。

书中举了作者的一位朋友的职业选择。这位朋友曾为自己找了一份非常安全的工作—图书编辑,他也被认为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编辑人员。然后,在工作了10年之后,他离职从事一个投机性很强、风险很高的职业。如果他投机失败,或无法实现预期的满意度,他完全可以回归老本行。

所以,杠铃策略会通过减轻脆弱性、消除伤害导致的不利风险来增强反脆弱性,也就是减少不利事件带来的痛苦,同时确保获得潜在收益。

同时,“反脆弱”也能让我们在不确定中找出一丝丝的确定性,找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那么它们大概率能长时间存在。

看看那些存在50年或50年以上的事物,比如椅子、桌子、黄金、书籍、民族文化等,未来大概率仍然会存在;那些在一段时间内火爆的事物,没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不会长久的。进一步说,存在的时间越长,未来继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当然小部分存在例外。

这是“反脆弱”思维对于预测给我们的提示。

最后,“反脆弱”给我们说明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其实,个体与整体的利益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一致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不单单是一种精神,而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的真实事件。

大自然中,个体和整体的利益关系非但不一致,反而是相当紧张的。个体渴望确定性,想尽一切办法预测未来,以确保自身的延续,而整体恰恰相反,它需要随机性来筛选出更优势的个体,以壮大和延续下去,所以整体不需要预测,即便是极为模糊的方向预测都不需要。这么看来,个体的脆弱性恰恰是整体的反脆弱性的基本单元。事实上也是如此,个体失败而产生的价值,最终收益的就是整体,最终都是提高了整体的反脆弱性。

所以,我们要感恩那些失败者,因为他们的失败,给整体带来了经验;我们要敬佩那些自愿牺牲者,因为他们的牺牲,让整体得以延续。

最后的最后,我们要始终牢记,“黑天鹅”事件终究会发生,只是不知何时,我们要做的是具有“反脆弱”性,并且以存在为最高原则。那么,当负面“黑天鹅”事件到来时,我们才能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最终解决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更好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