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传播率内容40讲(32—34)


课程回顾:

第三十二讲—如何提升参与感

运用宜家效应来提升参与感,宜家效应也叫参与原则。

用心才能开心,投入才能深入。

如何增加受众的参与感:

一、提出问题

1、让受众提出问题,你来回答。

2、提出问题,让受众参与回答。

将问答环节放在最末尾,问题简洁,不超过20个字

二、设置练习环节。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三、设计思考题。引导受众思考是内容创作者的最高境界。

四、布置作业。

作业:给一篇内容增加两个互动点。

第三十三讲—如何把握新知识的密度

升级体验二:

知识密度低意味着价值密度低

如何把握内容的密度:

宏观上:

一、审视整体删除对主题没有帮助的内容。

微观上:

二、删除多余的字词。保持语言简洁。

三、85%的熟悉内容(已知知识),15%新知识。保障受众体验

第三十四讲—如何营造体验峰值

峰终体验:高峰时和最终结束时的体验。

如何营造内容峰值体验:

第一:论证高峰闭环。用一个有说服力的理念+两个对应的案例。

第二、实操高峰闭环。用一个好方法,加上两个成功运用的故事。

案例运用贴切,故事足够震撼就能形成高峰体验。方法、理念、故事、案例,一定要聚效内容的核心观点。

营造小峰值的方法:用小标题树立里程碑思维,给每个小版块的内容设计小标题。

如何营造终值体验:要求结尾给受众一个美好的体验。

如果是课程内容好的做法是:总结回顾来强化受众的获得感。

如果是文章内容:用小故事或者呼应主题来收尾。

小结:

如何用峰终定律来提升内容的体验感:

1、“论证闭环”和“实操闭环”

2、设计好的收尾。

拖延是个病,得治

                  ——为一位中学生治疗拖延记(修改:初三女生轻松告别拖延)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人吗?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可就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想去做,能拖就拖,能等就等,不到临门一脚怎么都不愿意去行动,任由拖延绊住自己手脚,让自己的行动力无法施展出来。内在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是这个事情你得去做;另一个声音是再等等,明天再去做。两种声音交织回响,导致迈不开腿去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备受煎熬,左右摇摆,拖到最后不得不手忙脚乱匆匆去了结事情,更有甚者反正已经超过时间了,我就彻底撒手不做。事后又愧疚、又自责,甚至讨厌这样的自己。

这样的模式你熟悉吗?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过吗?你为此苦恼吗?你知道造成拖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吗?你想解决拖延这个世界性通病吗?(提出问题,增加参与感)

拖延不仅是生理上的惰性,更是心理上的顽疾,得治!                 

近期接了一个初三女生的心理咨询,当我和来访者去做访谈的时候,了解她眼下她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她说是她的拖延问题,这个问题困扰她很久,让她很受煎熬,拖延直接影响着她的作业问题。每到周末她的作业都迟迟不能去完成,到初三后每到周末老师们又轮番来布置各种作业,让她更是焦虑万分,如今作业也变成了她的头号大敌。

在访谈中和来访者聊她周末在家的状态,她说周五到家后心想着好不容易周末了,回家先好好休息休息,反正周末还有两天呢。于是,就把作业放在一边先不去管它。等到第二天还要上各种辅导班,时间被严重挤占,有效可利用的时间太少了。面对这么多作业,我从哪一科下手呢?这得写多长时间呀?这题真是太难了!于是就迟迟不想行动。因为这个惰性和拖延让她对自己也产生很多不认可,甚至产生很深的自责、愧疚和自我否定情绪。

凡事有果必有因,当我和来访者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发现造成孩子拖延的核心原因是:小时候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太宽松,甚至有些溺爱。只有爱没有规则,当妈妈催促孩子去做事的时候,孩子不想做就慢慢吞吞,妈妈一边催促、一边等待。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反正我不做妈妈也会等着我,我那就想什么时候做,再去做。于是,做事能拖就拖,慢慢就没有了主动性。

当一个妈妈只给爱,不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她内在的世界就是无序的,TA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就会很低。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很低的人,自然不会好好把自己的事情给料理好。

所以,爱要宽严有度!只有爱没有规则,只有耐心没有严厉的教育,会让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快速行动的能力。

针对来访者的这些情况,我带领她一点点从心理层面去探索,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信念、挖掘动力、启动意愿,层层递进,一点点让孩子的内在发生改变,经过探索我们找到以下几个方面来治疗拖延:(峰值体验)

一、认回自己的责任。曾经的妈妈没有接受过好的家庭教育,更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学习。所以,妈妈的爱也是她在那个当下她能给到的最好的爱。正是因为妈妈那样一份爱,使得她长大后很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的时候非常大方、自信。妈妈没有在小时候给自己建立起好的行为习惯,导致长大后拖延磨蹭已经成为事实。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位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自己完全有能力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负起自己的责任,毕竟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当来访者能把自己的责任认回来,就不会再从外界去找原因,认为都是妈妈没有教育好,此刻自我改变是自己的责任。孩子深深认同这样的观点,当她认同的时候她就有可能去行动,反之来访者只会对抗。

二、回想拖延造成的后果。观想一下因为拖延导致事情没有如期完成而让自己遭受的惨痛教训,用心体会一下身在拖延中内心极度冲突、纠结的感受,这种感觉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三、找到榜样的力量。这位学生最喜欢的偶像的一位台湾的女主播,这位主播非常敬业、刻苦。通过借力法让孩子借主播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行动力,当自己不想行动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喜欢的主播此刻在做什么?

四、展望未来。半年后她将会是一名高中生,上高中后要开启全日制住校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是从当下就要练就的一项本领,不然高中生活就更难以适应。现在不受的苦将来翻倍回赠回来,你想要吃这样的苦头吗?

五、找到近期想要实现的目标。帮学生建立中考三级目标,超常目标、冲刺目标、保底目标。目标清晰后行动就有方向,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没有目标和方向,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上漂游,没有灯塔做为目标,自然就会随波逐流,当目标清晰后,行动就会有方向。

孩子的超常目标是省实验中学中日班,冲刺目标和保底目标都非常切合实际。清晰目标后根据现状孩子各科需要增分的幅度也就具体、明确。当目标能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具体的时候,孩子就知道自己每一步的努力都是有目的和意义的。这是促使行动最有力的措施。

六、找到梦想和愿景。这位学生特别值得点赞的是她有非常清晰的梦想,她的梦想是到日本留学学习动漫,她对于日本的动漫由衷的喜爱。梦想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七、树立利他心、助人心。这个孩子内心非常纯洁、善良,她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中日翻译的工作,她愿意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再拿出来一部分捐赠给那些保护日本知名动漫画作的企业或者机构。当一个人有孝心、有利他心,心中装着他人的时候,TA的内在就有了一份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也会驱使TA去行动起来。就像周恩来总理,当他心中装着全天下人的时候,他读书的动力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八、情谊驱使。这个孩子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她的这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在学校年级排名就非常靠前,她们两个是最好闺蜜。当她的同学告诉她:长大后咱俩一起环游世界吧?来访者听到闺蜜这样的话不是开心,而是难过。她说当她听到闺蜜这样说的时候她就哽咽了,她很珍惜和同学的情谊,但想到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她觉得同学设想的美好愿望她实现不了。

我送孩子一句话:我是如此努力,为的就是想要和你站在一起!美好的情谊是驱使一个人去行动的力量源泉,有很多高中生因为交往的男女同学非常优秀,于是自己就奋发向上,努力赶超,为的就是将来能够和自己的同学在一个高度,能够走到一起。

感情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所以,激发孩子只要现在开始努力,将来和同学一起环游世界的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孩子的眼睛瞬间被美好的憧憬点亮了!眼里有光、脸上带笑,内心涌现出喜悦的状态。

当我们和来访者这样一番探索和激励之后,孩子关于拖延带来的愧疚、难受由原来8分的不良情绪,降到了2分。问及剩下两分的原因,孩子说,两分是因为我还没开始去行动, 如果真的能行动起来,这两分或许也会没有了。

最后,给到孩子一个建议:从当天开始行动,每天按计划完成自己的事情后,用心去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和之前拖延的情况下有什么不同?来积累美好体验,获取成就感和战胜自我后的那种愉悦感。可喜可贺的是,这个孩子真的让自己行动起来了。凌晨1点多,她还在制定她的行动计划,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特别清晰、具体。早上又早早起床了,孩子的内在被激活了,她真的开始动起来了。(终值体验)

拖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沉在拖延的状态中,成为一个叫不醒的装睡的人。想要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是要去看到拖延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每个个体的差异对症下药给出相对应的矫正措施。

你有拖延行为吗?你想根治你的拖延吗?扫码戳我,先给你做个评估测试!(增加参与感,激发好奇,促进引流)

分析:

该篇文章原来有些拉杂,中间做了删减,感觉内容比之前清晰很多。加入小标题更加吸引人。

在文章中实现了“论证闭环”和“实操闭环”,受众看到这篇问题会感觉是有料的,能学到方法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峰值体验,文章后面咨询结束来访者的变化是终值体验。前后呼应就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样修改下来自己对于写文章的框架就更清晰了。感恩翰霆老师带来这么好的方法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造高传播率内容40讲(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