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未来的一封信

无论你奔向何方,最终都会抵达自己的内心。-《蒂芙尼的早餐》

No matter where you run, you just end up running into yourself.


亲爱的Fanly, 我是未来的你。一生太长,不能泄露天机;十年变数太多,也许不切实际。所以,我是来自五年后的你。

你知道吗?我,就是五年后的你,真的很好。

我知道你现在过的也不错,清楚自己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有安静的生活,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

我也知道你现在过的有些委屈,常常会无助地掉眼泪,但是,你每次都能处理的很好。你允许自己的情绪释放,然后,又没心没肺地回到人群中,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如果可以,我想给你一个拥抱......

你真的不会相信,五年后的你,老早就实现了你现在的目标,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其实,你心里很清楚,这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就像一直以来这样,你总能做到。

只是,这次可能稍微有点不一样,因为,会超出你预期的好。这是秘密哦,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等到这一天,你再回望吧。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没几天,就要跨年了,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祝福语有点朴实无华,但这就是你现在最需要的,因为我知道。

来自未来的你

2025年12月28日 19时59分

今天的文章,开篇有点一反常态,如果以为不小心关注了一个假的L小姐,非常抱歉!但是不要怀疑,是我,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小姐。之所以这么写,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

L小姐在知乎上被问到很多问题,随意挑选几个性质相同的,年末了,来系统梳理一下这个话题,希望对大家做新年计划有帮助。

负债累累的时候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马上新一年了,有什么话可以解决一下自己未完成的情绪?

怎么调节对生活失去热诚,自信心被打碎时期的情绪?

上面这封来自未来的信,与其说是未来的我写给现在的我,也希望是未来的你们写给现在的你们。

01

正确认识负债

在早期,刚推出信用卡业务、按揭付款业务时,大部分人都觉得有这种消费行为的人很荒唐,欠银行钱买东西,这怎么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消费观念都停留在,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房子也不例外,一定要全款付清,心里才踏实。

现在回过头去看,是不是觉得当时的想法很荒唐?

同样,我们听到“借钱花”这个词,也会有负面的理解。今天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聊聊“借钱花”这件事。

借钱花,专业术语就是“负债”。不管是日常的信用卡消费,还是比较大宗的贷款消费,都是先消费再还款。

当我们说到“负债”,就闻风色变,但事实上,有负债是正常的。有钱人就不会有负债了吗?并不是,有钱人的负债比例更高。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一个人负债为0,他可能生活安逸;一个人负债20万,他可能有还款压力;一个人负债200万,他可能事业小有成就;一个人负债2000万,他可能是一家公司老总。

我们看完可以哈哈一笑,但是,有没有触到你的神经?哪怕一点点?

如果有触到,说明你在思考。

这两年,年轻人负债消费产生不良现象的报道层出不穷,盲目消费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调查显示,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以2018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5429元为例,这群人刚毕业就背上了10万元的债务。以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年来计算,90后的负债额度达到了43500元左右。虽然该家银行没有公布详细的调查数据,90后人均负债18.5倍月收入的准确性可能还有待商榷,不过90后的年轻人普遍存在负债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导致,我们对“负债”有误解,我们对待这样的事情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02

负债是有好处的

负债就一定是坏事吗?不见得!重要的是,如何把“负债”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里面。

必须强调,我们绝对不提倡上面提到的盲目消费,过度追求自己偿还能力以外的物质享受。

那么,一个人多少负债率是合理的?

传统负债率的算法是,个人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假如你的房贷、车贷一共100万元,而你的房产、汽车、存款、股票、基金等总资产一共200万元,这时候,你的负债率是50%。

一般来说,你的理财经理会告诉你,个人负债率保持在30%-50%左右比例适宜。如果比例过小,说明你还没有动用信用杠杆,没有充分享受目前国家低利率政策的红利;如果比例过大,会形成沉重的利息支出财务负担,影响日常的现金流和其他开支。

年轻人,通常还在打拼期,没有所谓传统负债率计算中的资产,可以简单按照这个方式去计算。

债务收入比=债务偿付额/可支配收入,更能够反映这个阶段年轻人的负债和还款能力。

借钱的上限多少合适?有经济学家指出,这个比例可以是年收入的3-4倍。

鼓励年轻人“借钱花”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可以“任意花”。相反,一定程度上的“借钱花”反而会让年轻人有努力赚钱的欲望。

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90/95后)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该报告是2019年9月到10月之间,针对3036名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在线访问得出。

调研结果发现,在使用互联网分期产品的用户中,35%的人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45%的人对未来收入更有信心;而没有任何信贷的用户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20%和25%。

03

合理投资自己

对年轻人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人力资本的投资。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至理名言放在什么时候都正确。

如果不能保证你的生活品质,不建议买房,尤其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都市人。这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不合理的——就是我们的收入和房价的比例不合理。很多人被迫无奈,买了房子后,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5%,每个月都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还贷款,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这些钱可以用来投资和创业。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留给子女最好的礼物,不是金钱,而是赚取金钱的能力。

关于读万卷书,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很多次了,这里不再多说,大家可以回看这些文章:

《一份探究底层逻辑的书单》、《给职场新人的一些小建议》、《一年读多少本书才算读书呢》、《这个夏天,读些无用的闲书吧》。

关于行万里路,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大家应该在很多地方看过关于旅行的意义。唯一想要强调一下的是:千万不要为了旅行而旅行,网路术语就是“打卡”。

L小姐理解的旅行是这样的。

去看看世界的样子。不管是你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的那些地方,还是长大后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亲临现场去感受那些世界文明之地带给我们的震撼。

去看看别人的生活。不管我们去的地方是富裕的国家瑞士,还是相对落后的国家越南,深入到他们的文化里面,和当地的人聊聊天、吃吃街边的小食,感受一下他人的“快乐”与“痛苦”,这会让我们用一颗比较开放和包容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其实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去找找自己的灵魂。去到一个自己不曾去过的地方,让自己从一个熟悉的环境里面抽离出来,把自己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和自己对话、重新找回自己。

当你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发生变化时,相信我,你在做决定时大部分时候都不太会出错。这听起来和职业没有关系?恰恰相反,这会影响你的价值观,会对你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04

向未来的自己借款

我们需要用一生的幸福指数来判断,什么时候该做投资,哪怕是在负债的情况下。

这句话怎么理解?

就像我们前面关于《生命》的文章中提到的”史观“一个意思,要解释一种社会现象,必须要回到历史长河里来看。那么,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指数,也要拉长来看,如果只局限在一个时间段去做一些决定,你可能觉得当时好英明,但事后常常后悔不已。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年轻的时候是一辈子最缺钱、收入最低,但却最需要花钱、花钱所能得到的好处最多的阶段。老了以后,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去吃、去穿;外出旅行相对而言也比较吃力,先不说身体是否健康,长途跋涉的旅程、不合胃口的食物,没有规律的作息,对旅行体验都是一种大大的打折。

也就是说,当我们老了后,不论是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欲望都和年轻时无法相提并论。

在最需要花钱的年纪生活得很拮据,却在年老后拥有最多的财富,这种情况,肯定是对每个人一生的总体幸福最不利的局面。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存钱和消费更多应该是“逆周期”的。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发展得好、个人收入也比较多,这个时候可以多存下来一些钱、多做一些投资;而当经济很不景气、大家都觉得艰难的时候,把之前存下来的一些钱适当花掉,甚至借钱多花,这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2020年,所有人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多数人都捂住荷包不去消费了,让自己的生活和经济一样萧条。然而,我身边有些朋友,今年比任何时候都频繁地出去旅行,基本上是一个月出去一到两次,因为花费是平时出去的二分之一还要低,体验和服务非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更好,他们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逆周期”消费。

05

打造个人品牌

这个概念,这些年真的被叫烂了。每个人都在讲流量,每个人都想要变现,也就导致了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用的信息每天都是铺天盖地袭来,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营养的垃圾信息了。

这是一个鼓励创新和尝试的时代,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机会,但大家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没有想清楚,先不要做,时间浪费掉不说,口碑也搞砸了。

个人品牌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除非资本运作让你一夜爆红,我们普通人,还是务实一点的好。

个人品牌不是去凭空创造它,绝对不是!事实上,你的人格魅力、你的职业操守、你的过往经历,都是你个人品牌的一部分。

就拿我们认识的成功人士来举例,任正非、马云、巴菲特、马斯克,哪一个不是厚积薄发,中年后慢慢发迹的。

先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去想如何做。实现的路上,功力不够的话,先去修炼。

06

一次有趣的餐厅对话

和L小姐非常熟悉的朋友们,给了我一个绰号”清道夫“——就是饭桌上最后一个放筷子人。一是,我吃饭真的很慢,大家都说我细嚼慢咽;二是,我不喜欢浪费食物,能吃完尽量吃完,吃不完会打包带走。

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老朋友吃饭。他很爱吃甜点、还很爱吃宵夜,常常在朋友圈可以看到他的”深夜食堂“;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自律、热爱运动的人。所以,从我认识他差不多10年到现在,他的样貌、身形几乎没什么变化,我常常说他是”千年老妖“。

那天,吃到最后,桌面上还有些食物,他又点了一份甜点。我一边努力消灭桌上的食物,一边和他聊着工作上的事情。

我说:”我们点的东西好像有点多,吃不完了。“

他说:”吃不完,就剩着吧。“

我说:”好浪费啊。“

他说:”你看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一盘菜,从农场种植、到售卖、到运输、到烹饪、到摆上桌,这中间每个环节都是成本,最后摊到这一盘煮熟的食物上面,其实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站在教育的立场,我们还是要告诉小朋友,不要浪费食物。”他补充道。

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事后,这也不会改变我不要浪费食物的态度,但我会经常想起这次对话,有时会用这个角度在实际生活中去思考问题。

06

总结

我们之前在《我想给疫情平反》提到,经济学是一门事与愿违的学问,常常有悖我们的直觉。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大家一点点启示——在我们做决定时,不要被表象所误导。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们2021年再见!

-THE END-

L小姐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未来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