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母亲的留守

图片发自App

算下来,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已经有十几年,在弟弟离开之后,父母就分开了。

爸爸在外面重组家庭,帮助养大三个儿女。即便没有公开,都心知肚明,而母亲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节俭而勤劳。

而我也只有在寒假和暑假才能回去和母亲团聚,即便如此,也有几个暑假是在外面勤工俭学。

刚开始,我对母亲的孤独留守持冷漠,并不以为然,觉得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可是等自己结婚了之后,开始越来越少回到家,而母亲自己呆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多,再到后来老房子拆迁,母亲搬进了我给她买的新房子。即便是我的婚姻,也是出于地域的考虑,希望能够在家多陪母亲一会儿,可是却常常事与愿违,每一年,我都要到离自己家只半个小时车程的婆家过年,而我竟然无法提出要求,或者说已经提出要求,却被世俗的封建所阻挡,回到自己的家去看和陪伴自己的母亲,哪怕跟他过一次年,这成为我内心最深的内疚,这种内疚感一直伴随我的生活十几年,无法释怀。我曾经梦想,如果有一天,真正自由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我想给母亲最大的孝道和最多的陪伴,哪怕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但心里明白,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你去牺牲,是可以两全其美的。


图片发自App


中午在奶奶家吃完团圆饭,叔叔婶婶弟妹们都在,吃完饭,把妈妈送回到家,爸爸则开着摩托车走了。我突然之间意识到,年满60岁的父亲和母亲能够等我尽孝道的时间并不多。孝,真的不能等!

我真的真的好想好想尽一切可能的陪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开心,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和自己的外甥女,外甥在一起的天伦之乐,然而却发现,我不敢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提出自己的需求,害怕纷争,害怕争吵,特别是在过年的这个节骨眼上,于是,在这十几年的生活当中,学会了妥协和麻木。

学会了为了看起来美满幸福的婚姻,去牺牲自己的需求和陪伴母亲的需要。而内心却深深的明白,我的妈妈在过年的时候,无法真正的开心,我也会无意识用这样的方式,牺牲假期牺牲过年的美好时光,选择不开心,无法摆脱的无意识!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和灵魂,只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母亲付出的多,却被看见的少,她们几乎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殚精竭虑操持着这个家,而男人们却像长不大的孩子,被这个女人的勤奋所包裹甚至被宠坏。

图片发自App

中午吃饭,同样能够感觉到,因为爷爷的过世,这一顿饭吃的并没有像原来那么的热闹与有趣。到了时间,大家一起吃饭,没有连接,吃完了就各自散伙,出去打牌之类的,似乎每一年我们都如此麻木的生活着,并没有真正的在当下,真正的享受生命。

而我的妈妈,也不是吗?我看到她是如此的坚强而独立,一个人独守空房,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搞定,种很多的菜,做很多的事情。尽可能的赚钱,操持家务等等。

我看到自己忠实于父母的一面:如果我的母亲或者父亲不快乐,我也不要快乐,我也要牺牲自己的婚姻,时间,我也不要快乐。而一旦快乐,内心就会有很强烈的内疚感升起。

德芬老师说:

供养父母的方式:

第一层级:以钱供养;

第二层级:以身供养;

最高层级:以智慧供养,允许父母不快乐。

而这种不快乐的感觉,并不依附于外在的事实,而真正在于内心。或者内心某个按钮被触动,并没有真的寻找解决的方案,发出请求和邀请,做真正想要做的那件事情。我只是在不断的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而选择妥协。我承接了母亲的冷漠和父亲的悲伤。那些自以为是的爱自己,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而已,也许在遇事上,我并不能承认这一点,但其实,心里非常的清楚。

找到自己,好像真的不容易哦。外在的每个人都是我的镜子,另一个我。

图片发自App

据说中国,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而2007年,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的孝道,更多是外在道德的束缚,要求你要去做什么(道德标准),而不是内心真的想希望父母过他们真正想要过的生活,而我渐渐意识到这种生活,是母亲自己选择的,她可以选择争取让父亲回来,或者重组家庭,但是她没有,她选择自己独立的生活,这是她的选择,她的决定。而我依然执着。

也许我可以和她商量,关于这件事情的答案,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错过每一个当下。

我真心的祝福父亲母亲,长寿,健康,也祝福我自己。

蜕变,成长,绽放,飞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夕:母亲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