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刚毕业就去做 VC 到底有什么弊端?

其实我一直没想明白,从PE、VC这种机构出来的人,能去哪里?去创业公司嘛?我感觉核心能力也不太匹配。去大公司战投深耕一个行业嘛?我觉得这是一份职业生涯晚期的工作,对于还有着漫长职业生涯的应届生来说,太多问题值得商榷,原因见下文。

从PE和VC的工作流程说起,一个投资人日常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接触项目或者以现在的行情很大程度上是在抢项目,然后了解项目和行业,向自己的老大推荐项目,制作投资建议书以保证顺利通过投委会,以及部分的投后管理工作。

找项目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很多资源的互换,而对于新入行的新人来说,基本上没啥资源,所以基本上就是你的BOSS带你看项目,见FA,然后由你完成后续的整个流程。所以,应届生一开始跟到什么样的老板真的太重要了,老板是准备给你资源带你看世界呢?还是说他很忙,不太喜欢你啥都不知道很蠢的样子,准备让你自生自灭。而且有的BOSS怀着对你的殷殷期待,爱给你提建议找问题那还好,有的BOSS啥都不说看你犯错几次,然后你就被莫名放弃,这真的就很可怕了。虽然你在的机构会决定你能接触到什么级别的项目,或者你有机会抢到什么样子的项目,但这个时候我觉得带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说到选BOOS这件事情,真的太玄学了。最好的当然是实习留用,但是应届生又极少能去顶尖的机构的,而小机构的坏处,好吧,下面详细会说到。

上文说到抢项目,我觉得这才是目前投资圈比较常见的一个状态。好的项目很少,顶尖的机构又自带光环,所以遇到所谓好项目一般就直接被顶尖机构截胡了,大概率基本没什么小机构的事情。小机构的好项目,很可能是投资人辗转过很多关系,和创始人求来的TS。比如现在阿里的高P准备出来创业的消息,一定会有很多投资人持续关注,可能早在项目成型前就有很多投资人约创始人了。小机构也有掘金的机会,比如遇到某个无人问津的真正的好项目。但我觉得其实在每个行业都一样,真正能够不追逐潮流的开局者往往是少数,而历史证明,这样的人往往就是顶尖机构的那几个创始人,所以基本上投资圈的潮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几个机构领导了。

其次,投资人必要的技能就是行业研究了。我觉得投资的行研真的很综合,也很考验一个人的积累,所以真的不太适合一个对真实的商业世界毫无感知的应届生。投资的行研和券商的行研其实侧重点不太一样,投资人更多关注的是一个行业的增长性和潜力,没有券商的行研做的细致和全面。很多从投行和行研岗跳到投资的人都会觉得投资的行研做的很浅。投资岗的行研更像一种忽略中间种种,直接给出最后判断的过程。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这等于投资岗并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行业研究培训,大多数投资机构的投资节奏也不允许你像券商的行研岗一样深入的研究一个行业。但投资岗却需要你有看过很多行业、积累很多之后形成的对行业发展深入的认知,以及行业敏感度。对于应届生来说,这就像渴望不吃饭就长大一样。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所有东西只有在我看过很多之后,我才能对他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我才能形成一点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才有底气去评判他未知的一面。我想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吧,哪怕你觉得自己是很有想法的人,或许没有输入的输出其实大多是一场空想而已。

接下来的环节是向自己的老大推项目,这个说简单也挺简单的,说难那真是群雄逐鹿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投资机构人都比较少,一个boos带3-5个人做一个领域,或者组成一个团队在同一时间看一个领域内的东西,所以大家都很熟悉。可能就吃饭的时候或者平时不间断的交流着项目,顺带提提手上比较靠谱的项目。但是说难也挺难的,一个投资人其实会同时接触很多项目,而且创投圈里面大部分人接触的项目其实也差不太多。所以,投资人面对手上已有的资源,首先自己就要判断一遍。我觉得这就是很吃老本的一个过程。投资圈有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所以应届生真的有足够的眼光和判断力嘛?你放弃一个项目和推进一个项目的理由,你真的可以有理有据的说清楚嘛?另一方面,你的Boss的喜好其实也是你要评估的一个东西。人始终还是人,不像计算机的模型,所有条件满足之后就能输出稳定的结果。推个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得到BOSS的认同?或许你觉得有价值的点总是不能得到直属BOSS的认同呢?投资人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成功过投委会的项目数量,动力来源于此,而压力自然也来自于此。

最后是准备材料过投委会。这个报告的要求真的挺体现一个机构的水平的。内容不说,我有见到过某机构投资人的PPT长得真的太一言难尽了。格式给人的直观感受真的只能用辣眼睛形容。咨询行业对PPT吹毛求疵的人看到了估计能立马哭出来。虽然说格式啥的某些时候真的就是形式主义,但是我觉得起码要考虑一下观者的易读性吧。有的小机构最后审议报告的大BOSS和投资人太熟了,项目内部也已经讨论过很多遍了,所以最后这个投委会决议可能就是走一下过场,所以PPT啥的就随意就好。但是像这样次数太多,一个投资人的PPT水平就一直停滞不前。因为你的产出一直以来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人会去认真写的。所以长久以来,你的报告还是拿不出手。当有外部机构参与投委会的那次,领导和你当下都会因为这个PPT觉得shame,但是以后还是该干啥干啥了。

除了材料之外,投委会恐怖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大型灵魂拷问现场,让人坐立难安,冷汗直流。当然,以上形容可能也只限于正规会议,大型机构。公司的各路大佬,偶尔还有其他机构的专家汇聚于此,对投资人展出的材料进行深度拷问,最后决定投还是不投。当然会遇到汇报人看起来奇奇怪怪又模棱两可的各色问题。准备的不充分,对行业对项目理解的不够深入,这样的场合真的是刑场吧?但是,我觉得一个投资人最大的成长其实也来自于这里,毕竟这些问题都能帮助你去进一步挖掘每一个项目,大佬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展现出他们的思考过程和侧重点,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思维框架,学习大佬们如何思考的一个过程。这是最高层次的东西,但是确实也很虚,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其实也不太一样。对于小机构来说,好吧,还是上面说的,小机构人太少了,大家都了解项目,彼此之间也很熟,投委会的反馈,基本等于零。所以,我想说,小机构对人的培养和历练,真的太取决于带你的人、以及直接的交流了,这样正式的反馈太少了,对工作习惯的养成也真的不太好。

最后一步,可能是起草一下合同啊,和被投机构保持联系,参加一下股东会什么的,这些东西我觉得做多了其实就还好吧,而且还有专业的投后管理部门负责,一般投资人参与也不太多,算是事务性工作,没啥可谈。

综合来说,投资机构这样的工作模式决定了大多数时候都是投资人一个人在战斗,投资人更像一匹独狼。工作上同事之间虽然偶尔可以交流一下行业知识和日常,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能够深入讨论工作的可能只是直属的BOSS而已。我的经历中,在阿里、四大等机构待过的,然后跳槽做投资的人比毕业就做投资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更知道如何团队合作吧,一群人待着的时候,他们也比专做投资的人更自如一些,团队管理的能力也在过往的工作中得到了提升。当然,这和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多年来独自约见投资人,独立完成材料,仅从上司一个人身上得到反馈,业绩基本只取决于投成的项目,这样的工作模式多少也会让你气质不太一样。我觉得团队合作对于应届生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别人像镜子,能反映出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20几岁,真正的去了解自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其实和团队里面的小伙伴学习,也是快速成长的一部分。

其次,这份工作真的对自主性要求太高了,虽然投成的项目数量和收入挂钩会激发你的潜力,但是看100个项目只投成一个的项目,这中间的磋磨和寂寞也是很熬人的,你真的是一个可以在独自一个人工作的情况下接受这样的困境并一直保持热情的人吗?

最后,毕竟这是传说中金融的金字塔顶尖,圈子里面聪明人太多了,挖掘资源也需要你是个长袖善舞,能够在各种圈子里面混的如鱼得水的人,但是,你真的是这样的人吗?选工作别人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最好的还是适合自己呀! 能去实习实际感受一下最好。如若不然,我还是不太赞同啥都不知道就削尖脑袋往里面钻,毕竟这真的是对人要求很高的一份工作,用自己的长处赚钱才是聪明的办法呀。

最后的最后,想解释一下投资机构人人暴富的神话。当然了,顶尖机构的薪酬确实是可观的,但也不是其他行业达不到的高度。就算工作多年,靠这份工作本身得到的报酬也不能说让你暴富,维持中产还是可以的。更多的,其实是能够以个人的名义跟投项目的机会,但有的时候资金回收周期也不短,7-8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应届生除了家里有矿,一开始真的有钱跟投吗?3-5万的跟也可以,翻个7-8倍、等个4-5年也才就21-40万,虽然回报率可观,但也暴富不了啊。财富其实也和个人成长一样,如果想要稳稳的幸福,我相信都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毕竟你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暴富的神话也不会专挑你一个人发生呀。


欢迎关注同名知乎号,更多更全信息

以上,是投资机构工作流程大概的一点梳理吧,里面包含着我一点点窥管见豹的感悟和想法,当然,以上也只限于我见到的而已,献丑了,欢迎各位补充、指正和讨论。欢迎点赞关注,知乎号“要笑卿卿”上更新更快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届生刚毕业就去做 VC 到底有什么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