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

图片发自App

感慨于她文字的细腻与描写的精准。

悲观主义的花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有一种回忆录的既视感。当然,现实生活里既没有陶然,也没有陈天和徐晨,他们都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但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让读者产生了他们实实在在存在的错觉。

故事的主题很明确,关于爱情。但打动我的却不是爱情,是陶然性格中的克制,那种对爱的克制。借用韩寒的一句话,不爱就会放肆,但爱就会克制。故事的情节很简单,陶然与徐晨相识于少年时,然后经历疯狂和混乱,在内心笃定时遇到陈天,并成为他的情人,最后分开,然后就是无尽地思念。

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一把加了码的锁,有些锁好开,随便用什么钥匙都能打开。有些锁根本打不开,任你刀砍斧劈也无济于事,当然,刀砍斧劈本就不是打开一把锁的正确姿势。更多的锁,需要的是一把特定的钥匙。陶然的锁,需要一把纯情的钥匙。她招架不住过分的热情与太快的速度,所以当陈天疲于应对夫人和情人的琐碎而与她止步于柏拉图之恋的时候,她爱情的那把锁悄悄地脱落了。她享受着慢节奏带来的幸福,她以为正是她的与众不同才让陈天如此待她,所以当有一天她回过神得知真相后,吐到不能自已。

原本以为只为一个人准备的特别,不过是他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以为是专门准备的惊喜也不过是偶然的巧合。直到得出结论:原来我并没有那么重要,原来我并没有那么特别,原来我们的爱情也不过如此。

人都自恋,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得围着自己转。但事实上人都只围绕自己而转。陈天会喜欢上陶然,只不过陶然是陈天会喜欢的那类女生,而不是因为那个人是陶然。而这个事实撕碎了陶然的骄傲与自尊。但这也是她的宿命,因为那个人如果不是陈天,也会是张天李天,她会爱上陈天这类人,不管那个人是不是陈天。所以,就他们的人生而言,他们都会走过这样一段路。不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人,才会走这样一段路,而是要走这样一段路,所以才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宿命论让人觉得悲观,因为当你发现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时,会失去活着的意义。但同时你也会有一刹那想要去重新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你会发现活着很可能并不是为了去改变命运,而是去经历这一生。所以,当陶然回过头来意识到不管是她和徐晨还是和陈天的爱情,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不管他们当时是拿她当宝还是顺手当替补,她们之间发生的那些美好的过往都是她生命中值得怀念的礼物。所以,在经历崩溃大哭之后,陶然选择了原谅。这种原谅,不是针对陈天的,是针对陶然自己的,因为她终于接受了宿命对她的安排,并且决定坦然地享用它。

所以这就是悲观主义的花朵。

原来悲观主义也会开花,原来悲观主义开出的花朵并不悲观。

关于作者,我惊叹于她对人性的洞察,更佩服她对细节的描写,那种因为饥饿而产生的虚弱感、眩晕感,我都体验过,那种因为心碎而想要那种虚弱感、眩晕感的时刻我也都曾经历过,但一切都会继续下去,如果我们还对生命还抱有一丝丝的敬畏,那活下去就不太难,而那种眩晕和虚弱感,就是我们的理智残存的对生命的那一丝丝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观主义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