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章节:教育基础知识(28分)
中学教学(14分)
中学生学习心理(41分)
中学教育(34分)
教育基础知识重要小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重要点: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含义: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侠义(考得比较多):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三有三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 地位
1、教育者(主导) 教师——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学生——主体
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包含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的属性(考得比较多)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非偶然的)培养人(非动物的)的社会活动(非本能的)
社会属性:永恒性:人在教育在;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对独立性:自身规律(独立)、不平衡(速度—可超前、可落后);生产性:潜在的投资。(社会永历立)
教育的功能: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个人、社会发展功能—社会);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 促进 素质、负向功能——消极 阻碍 应试);呈现形式(显性功能—计划内;隐性功能—计划外)
对象:个体(本体功能)(人):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个体谋生与享用;
社会(派生功能):变迁——政治、经济、文化;流动——区域、职业;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本能生利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心理仿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人)的无意识模仿(本能)。(孟禄)
劳动起源(米凯爱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中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同一。(米丁斯基、凯洛夫)(我国认可的)
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1、无阶级性、公平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口耳相传)。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中国):夏(最早)、商、西周:1、学校:庠、序、校;2、教育内容:六艺(礼(核心)、乐(核心)、射、御、书、数);3、其他: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春秋:1、学校:私学兴起。
奴隶社会(外国):古希腊:1、斯巴达;军事体育;尚武。
2、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崇文。
封建社会(中国):1、战国;
2、汉代:教育特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选拨制 度:察举制(自下而上的推举制度);
3、魏晋南北朝:选拨制度:九品中正制(家室、品德、才 能);
4、隋唐:选拨制度:科举制(兴起)(公正);
5、宋朝:教育特征:四书五经(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四书——孟子、中庸、论语、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6、清末:选拨制度:废除科举制(1905)。
中世纪(西方):1、教会学校:七艺
2、骑士学校:七技
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1、古代产生了学校;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3、阶级性、等级性;4、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5、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近代社会的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二级简答):终身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全民化——面向所有人开放;民主化——教育均等、自由化;多元化——内容、标准等多元化;现代化——技术、思想、观念等现代化。(全民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