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日常

   

图片发自App

                   

        双休日两天一晃而过,这两天算是彻彻底底的休息。做一些零散的家务,看看书、看看电影、玩玩手机,大段大段的时间穿着清凉,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吹着电风扇看着手机,时间就这么打发过去。人有一种天然的惰性,越在沙发上躺久了,就越不愿意起来走动走动,就像中了毒一样的,盯着手机屏幕看来看去,真是名副其实的消耗时光。

        这让我在无聊之中也产生了一点恐慌。能够说手头上没有事么?其实还是压了好几件事的,只是没有做的精神和动力,生命当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只是抱着偶尔歇歇的念头,稍微的放纵那么几回,那也应该是无可厚非的。最可怕的是懒惰形成习惯,一直这么地放纵下去。斯科特·派克说,懒惰是一个人身上的原罪,就好比热力学定律里面的“熵”,若无自律来进行加持和做功,最终就会走向崩解。

      最近这段生活中,关于自律的反例有很多。比如大段大段的时间沉溺于手机之中,浏览着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我看过白岩松的一段视频,他说手机让人们获取“精神产品”的途径变得很便捷,但吸收到的不一定就是知识,更不是智慧,很大程度上它不能促使人成长进步。白岩松建议人们保持对精神产品的“饥饿感”,对脑袋进行清空,这样才能思索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而让本人得以提升。

图片发自App


        违反自律的例子还有饮食。很早以前就想过上营养餐的生活,改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说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口味重的食物、饮酒、晚上不自觉的多吃、自己不愿下厨经常到外面打菜回来吃等等,但基本上都没有做到。尤其是晚上多吃这一点,本来肠胃功能就比较弱,吃多了更是不消化。中医里面说“胃不和则心不安”,导致我今年以来睡眠一直不好,白天精神状态比较萎靡,这一点一定要痛下决心予以改变。

        当然双休日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说进行清理大扫除。我是一个向来追求外在空间环境秩序简洁井然有序的人,是一个在生活中奉行“断、舍、离”的人。两天时间,再次将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扔掉清空一些占地方碍眼的无用之物,特别是用抹布一点点擦拭干净厨房地面的边边角角。看着到处窗明几净、井井有条的环境,内心有着一种充实的愉悦感。是的,付出了一份劳动,就有着一份收获的喜悦。

        两天时间里,也看了一些纸质书。这两天把何帆写的《大局观——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思维》大部分都看完了。觉得后面的没有前面的写的好,很多经济学常识我以前就有所了解。当然在一些具体的观点上,作者提出了一些标新立异的看法,给人以另外一种视角的启迪。比如说他并不看好科技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当前所热捧的“新经济”形态,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噱头而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并不必然就会夺走人们的工作岗位,它会创造出很多新的业态等等。

      看经济类的书,并不一定就是要从事经济工作。它主要的目的,是开阔我们的思维和眼界,让我们增加一些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单就写作技巧而论,经济学家何帆的这本书行文简练、事例丰富、讲道理深入浅出、绝不拖沓冗余,其实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此外间或还有一些格言警句,就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是因为我们不够成熟。见的多了,体验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习惯的奴隶。

图片发自App


      还看了一场电影《千与千寻》,这部将近20年前拍摄的电影,这个月在国内重新上映,我依旧看得津津有味。比较喜欢看日本的动漫影片,制作总是稳定在一流水准,虐心的情节在不知不觉间打动一个人。此之前的《你的名字》《朝花夕誓》都非常不错。很喜欢电影里的小千,善良、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从胆小走向勇敢。日本的很多动漫片,讲述的都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包括此前的《朝花夕誓》都是如此。

        各个国家的文化产品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质。就比如说好莱坞经常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文化产品也让人感觉有特别的味道。日本大师级的作品,比如说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等等我看的很少,但像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看了很多。年轻的时候,日本的影视剧看得更多了,比如说《东京爱情故事》以及木村拓哉系列等等,总体感觉日本的文化产品对情感的渲染比较纯净和唯美,在不知不觉间就拨动了一个人的心弦,让人沉浸在别样的氛围当中。 我还记得有个叫市川拓司的日本作家,写了两本书《现在,只想爱你》、《伤离别》,那种对情感凄美和纯净的描述,年轻时的我看完后感动莫名,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看看。我们越是对现实的情感感到厌恶和憎恨,就越是会对唯美和纯净的情感产生无比的渴望。

        不知不觉间越扯越远了,就此打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