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忠玉说,姐,我陪你逛绍兴,那你得陪我去诸暨,我想了却一个多年的心愿。
好,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江浙行的最后一站便是诸暨了。
我买上回烟台的火车票,而忠玉为了和我保持离开时间上的一致,决定在杭州再逗留一晚。
我们从绍兴,直接打车去诸暨。
到达时,诸暨的雨刚刚停,空气中多了些潮湿,多了些凉爽。
一个如家的家庭间,我们住在一起。
2
这次湿地年会和大家闲聊中,我得了一个标签——“高冷”。甚至被称作湿地老大的尹东也问我“你从前就这么高冷吗?”我反问他,我的哪些地方被你看做高冷了呢?他说,不好说,只是觉得好像骨子里就有。看来我接下来还得研究一下父母,究竟把哪些高冷的基因传给了我。
不过,我倒真是个不善于说的人,就是再熟,我也很难主动的找去聊天。不是故意不理睬,而是我的确不知道该说什么。寒暄的,表白的,赞美的,关心的,唠家常的等等,我通通说不出口。有事就说事好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干脆。
所以,怎么就和忠玉这母女走热乎了,我也好奇。
大约也是因为文字吧。
3
最初,我把自己写了十年博客里关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整理出30多篇我认为的精华,投到了语文湿地公众号,一一被发了出来。于是,我的名字也就被湿地的这群兄弟姐妹熟识了。
忠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最初她告诉我,她在江苏射阳。
我说,哦,我去过。还写过。她说我其实就从她们家门口走过,只是那个时候我们还不认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因为她的宝贝闺女多多的事情,她有很多困惑,所以像捞稻草似的捞起了我,以为我这心理老师就能一一帮她解了这些惑。
我研究心理,是想搞明白自己罢了。调理小孩子,我还没修成气候呢。
不过心里倒是惦记着她的事。一次看到她发在语文湿地的一篇文章,其中她和闺女的合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把我的感受以及猜测说与她听,没想到得到了印证。
虽然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但我发现,我找问题的能力不一般。艳平妹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姐,你的眼真毒!看问题一针见血。
可能人在关闭了一些通道后,很自然的,另一些通道就打开了吧。
好了,闺女是好闺女,问题出在妈身上。
于是忠玉开始了自我修行的过程。她修的很好,这次看到她,人整个放松了下来,柔软了许多。
多多高三了,她又有些焦虑,找我叨叨的时候也多了。
岳晓东老师有本书叫《下一个高考的奇迹会是你吗?》,我从里面找了一些调整心态的方法教给多多,多多说还是蛮有效的。建议家有高三孩的父母、老师都可以看看,毕竟这是一个毕业于哈佛的心理博士研究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
4
这次和多多一路行走,着实让人欢喜。这孩子心思细腻,照顾人很周到。我和忠玉拍起照片来不管不顾,包包,太阳伞,手机会到处扔,多多一一帮我们捡拾。她的那个妈更是马大哈,一会儿找不到身份证,一会儿找不到手机。多多就像一个小管家,管理的井井有条。
我开玩笑的说,以后要是忠玉、艳平和我老的需要人照顾了,我们就找多多去,这孩子准能很贴心的照料我们。
所以啊,事实再一次证明,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造成的。孩子肯定都是好孩子。
5
说这些呢,不过是想追根溯源我和忠玉的相识,该是文字牵的线。那么,忠玉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
是看望一位老人,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梅芷。她与梅芷相识26年,却从来没见过面。
这次,她一定要去见见,带着女儿,因为多多这个名字也是梅芷老师起的。
与梅老师的渊源,忠玉只用了三段文字交代清楚:
一九九三年,我还在读初三,梅芷是《西藏青年报》编辑,因为梅芷,我有了第一篇五元稿费的文字《风铃絮语》。
二零零二年,我女儿多多三岁,梅芷帮我注册了我的搜狐博客,从此开始了码字人生。以月婆婆网名写了20万左右的文字。梅芷帮我整理了全部书稿。
二零一二年二月,梅芷赠我人生如歌文学社区论坛,更名为射阳县初级中学鹤鸣文学社。我又开启带学生在网上玩写作的人生。
文字虽少,但信息量丰富,让我很惊讶。
忠玉玩文字的时间竟然那么早,那时的我也写日记,但从未想到要去发表;
忠玉在青春年少时,就有高人对她的文字进行点拨;
忠玉在网上码字的时间竟然也那么早,而且已经形成了书稿,只是她没有去出版罢了。
忠玉不仅自己玩文字,还带着学生一起在论坛里玩,这意识已经够超前的。
难怪这家伙连续两次在湿地年会上开课,都表现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这气度也是25年的码字生涯累积而成的啊。
6
7月的最后一天,一大清早忠玉就出去采买礼物。买了早餐,还给我备好回家的干粮,红糖馒头。然后我们出发,去见梅芷老师。
梅芷是谁?出发前我百度了一下,看了一篇来自浙江网的专访,大致有了了解:
梅芷,即周介眉先生,14岁患类风湿关节炎,16岁病重离开学校,20岁坐上了轮椅。为解决生计问题,学过中医针炙、学过英语翻译,80年代开始,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之后便笔耕不辍。坚持写日记,帮别人修改稿件,但自己的作品用了10年才发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作家,今年又成为中国作协成员。出版散文集和小说集共11本。多年来像教父一样帮助很多人走出人生与心灵的困境。目前,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和92岁的老母亲住在诸暨一家名叫欢乐之家的养老院。
见到梅芷老师,我还是吃了一惊。
除了腿的畸形,除了坐轮椅让人知道他身体上有疾病外,其他的状态不是一般的好。
首先你无法把他当做一位近七十的老人。
他把他的那间屋子布置的像工作室,一张床干干净净,一张书桌放着电脑,对面靠墙一溜的书柜。里面摆着全是书。还有一个陈列架上放着梅芷老师曾经出版的书。
他说,这些柜子都是他从网上买来的,他喜欢网购,今天就会有个快递送到这里。
无论是在屋里聊天,还是我们推着他到外面他专注的拍蜻蜓,那神情语气都如快乐的孩童。
你也无法把他看做是坐轮椅的人,因为他什么都能自己做。做什么也都很麻利。
跟他请教他的写作经历对当今的学生有没有可借鉴之处,他连连摇头,若学生写这样的文章是拿不了高分的,你们做语文老师的都要求学生写作有一定的套路。他曾经写过一篇真实的文章却被老师认为是假的故事情节,让他很受伤。我和忠玉都有些羞愧,尽管我俩都不是这样的老师。
问他写作时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吗?他说,写之前可能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一坐到电脑前,开始打字的时候,那文字就开始汩汩流淌了。后来看了看他的书柜,听他说自己读的书,说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我就知道文字流淌的源头在哪儿了。
后来,他送给我四本书。三本是他的作品,一本《唐宋词格律》。问他为何买了那么多《唐宋词格律》,他说看这本书把诗词格律讲的挺明白,就买了许多本,送朋友。
回家的小火车上,大把大把的时间,就躺着读梅芷老师写的小说《如意碎》,读完后,在他刻画的一个人物那里,我发现了他的两个写作心得:
一是写小说时先把迷局与踪迹设置好,最后揭出秘密。二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结局,结尾那一笔,决定着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的命运。
于是,再读他的散文集《蝴蝶的窥视》,会发现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意犹未尽、意味深长之感。
7
《查令十字街84号》里有句话让人折服而念念不忘,“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制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而冯唐干脆说,用文字打败时间,这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梅芷老师说,我写作,是想证明我对这个世界还有点用!
而我想说,因为文字,我们跨越时空而遇见,而结下一段缘。这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让这个世间变得越来越美好。
感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