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740)

【原书卷四·三九】

雍正间,京师伶人刘三,色艺冠时,独与翰林李玉洲先生交好。苏州张少仪观察为诸生时,封公谪戍军台,徒步入都,为父赎罪。一时有三子之称,盖云公子、才子、孝子也。沿门托钵,尚缺五百余金。偶于先生席上言及此事,刘慨然曰;“此何难?公子有此孝心,我能相助。”遂遍告班中人云:“诸君助张,如助我也。”择日设席江南会馆,请诸豪贵来,已乃缠头而出。一座倾靡,掷金钱者如雨,果得五百余金。尽以与张,而封公之难遂解。余丙辰入都,在先生处见刘,则已老矣。但闻先生未第时甚贫,刘爱其才,以身事之。余疑而不信。偶过薙发铺壁上,无名氏题云:“欲得刘三一片心,明珠十斛万黄金。一钱不费偏倾倒,妒杀江南李翰林。”方知果实事也。先生在吴门,《与朱约岑采官北上》云:“莫惜当筵舞鬓斜,多情曾为损才华。玉郎此会成长别,飞尽江南陌上花。”朱和之,有“春灯红照一枝花”之句。朱为张匠门先生之故人,相见京师,年已八十,恶见发须之白,日日薙之,与翁霁堂同癖

刘三,清代伶人,与翰林李重华交好。其他无考。

李玉州,即李重华(1682—1755),字宝君,又字玉洲,江南吴江人。少有俊才,从张大受游。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年(1732),充四川乡试副考官。颇长于诗,能推求言外之意。著有《贞一斋集》,及《诗话》二卷,《三经附义》六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张少仪,即张凤孙(1706—1783),字少仪,号息圃。华亭(今上海)人,一作青浦(今上海)人。清代官吏、诗人。雍正十年(1732)副贡,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又荐经学,均下第。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邵武府(今福建邵武市),擢云南粮储道,选四川永宁道,后官至刑部郎中。诗秀杰清丽,又工骈文,著有《宝田诗钞》。少年时有“张三子”的美誉。所谓“张三子”即孝子、君子、才子。袁枚《子不语》载,其死后被尊为桂林城隍。

封公,即封翁,意思是指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儒林外史》第八回:“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此处指张凤孙的父亲张之琐。

张之顼(生卒年不详),字坚孟,号笠亭。清长洲(今江苏苏州)浒墅人。张德纯子,顾英夫。岁贡。初任教习。雍正二年(1724)授直隶玉田知县,改贵州印江知县,六年以事戍边。后官至郎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大名天雄书院主讲。卒于福建邵武。妻顾英,字若宪,清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慧,吐辞惊长者,年十九嫁张之顼。平日喜读诗书,时称女学士,有《挹翠阁诗钞》传世。

已乃,音yǐ nǎi,意思是旋即,不久。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已乃发前兵。

缠头,音chán tóu,意思原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当宾客宴集,欣赏歌舞完毕,常赠送锦帛给艺人作为赏赐,亦称之为“缠头”。对于青楼歌妓,宾客也往往赐锦,或以财物代替。后把送给歌伎或妓女的财物也称为“缠头”。本条诗话中的“缠头”乃指刘三戏装装扮出场。

丙辰,指乾隆元年,1736年。

薙发铺,薙,音tì,本义是除草,用刀刮去毛发也称薙,后写成“剃”,薙发铺,即剃头店、理发店。按:《说文》:“薙,剃发也。大人曰髡,小儿曰鬀,尽及身毛曰鬀。” 薙、鬀、剃,俱读tì,后多写成剃。

明珠十斛,典故。西晋石崇(249—300年),巨富。为交趾采访使时,为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今广西博白县浪平镇) 世所罕见的绝艳姿容震惊,以珍珠十斛娶回。斛,音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朱约岑,无考。按照本条诗话记载,应该出生在1656年前后。有关文献记载中有“朱约岑”的记载,乃明靖江王朱守谦(封地桂林)的后裔。有在“正德十年(1515)”活动的记录。在时间上无法确认是同一人。

采官,苏州名伶,无考。

张匠门,即张大受(1660-1723),字日容,号匠门。长洲县(今苏州)人,籍属嘉定县,清官员、诗人、骈文家。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经魁。期间江苏巡抚宋荦将张大受的诗作列入“江左十五子”之一。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南巡,召入御舟赋诗,得到康熙帝赏识并宣入《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纂修馆,任职录选官。四十八年(170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五十一年(1712)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五十九年(1720)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旋提督贵州学政。雍正元年(1723),贵州学政任期届满。雍正帝获悉张大受有好名声,特命再留任三年。不久卒于任上。有《匠门老屋集》三十卷。

翁霁堂,即翁照(1677—1755),初名玉行,字朗夫,一字霁堂,号子静,江苏江阴人。国子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以疾未与试。十四年(1750),再以经学荐,不遇。性醇谨,不作妄语,事上接下,必以诚以礼,公卿咸敬礼之。大学士嵇曾筠、高斌并称为老友。且曾筠非照相唱和不吟诗,人呼为诗媒。尤工章奏,往来江、淮、燕、豫间,大吏争延幕下。笃友谊,尝寓朱姓家,后其人逋赋(逋,拖欠。赋,税赋。)被絷,照尽出修脯(修脯,学生缴纳的学费)以偿之。晚约沈德潜结庐吴之采葑溪,未遂而卒。沈德潜《清诗别裁》评翁照说:“集中五言断句俱近唐人。”著有《赐书堂诗文集》,《清史列传》行于世。

与翁霁堂同癖,袁枚在本书“卷五·四六”中记载:翁照“平生有谦癖,拜起纡迟;年登八十,犹熏衣饰貌,寸髭不留。”谦癖,音qiān pǐ,意思是为过分讲究谦让礼节。髭,音zī,指嘴上边的长而浓密的胡须。这里的意思是说,朱约岑虽然年已八十,但见不得自己头上有白发,见一根去除一根。与翁照有同样的习惯癖好。

(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读《随园诗话》(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