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其中的一枝花

有句歌词说得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其中在贵州的的原始土著民族有仡佬族。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总人口数为550746人。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 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 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的大家庭

语言艺术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只有千余仡佬族人还会说这种语言。因为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多数仡佬族人会说汉语、苗语、彝语、布依语等多种语言。仡佬语国内认为属汉藏语系,国际上一般将其看做壮侗语族下的一独立语支——仡央语支,国外对壮侗语族是否属于汉藏语系,有许多不同看法。

表演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

《仡佬族 迎亲》 陈玉先

科学教育:仡佬族地区除了古思州地区(务川沿河)在宋代时已有官办书院外,学校教育的兴起主要于明清时期。

采砂:采砂炼汞,最早为仡佬族先民所为。在周朝时曾以丹砂作为向周王进贡的物品。

织染:从仡佬族地区发掘的战国至西汉的墓葬中出土了麻布碎片、麻绳和陶制纺轮中,可以看出仡佬族很早以前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

宗教信仰: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蛮王老祖;认为万物有灵,故信奉多种神灵。

家居建筑:根据文献记载,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祭拜仪式

房子

娱乐

高台舞狮:仡佬族的民间高台舞狮,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

踩堂舞:踩堂舞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

牛筋舞:隆林县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庆祝,祈望老人健康长寿。

体育游戏:仡佬族民间较普遍的体育游戏有打篾鸡蛋、打花龙、打鸡毛球、赛马、跳筋舞、磨猫等。

仡佬族的少女

民族美术

雕刻:仡佬族善于木雕石刻。木雕主要用于建筑和生活用具上。如门窗、栏杆、梁柱、傩戏面;具、衣柜、桌椅以及楹联匾额等。石刻多用于石碑、桥梁、牌坊、石墓等。

刺绣:仡佬族妇女善于刺绣。旧时女子出嫁都要准备一套亲自刺绣的嫁衣和枕帕、帐帘、床围等用品。

编织:仡佬族的编织以竹编为主。产品有晒席(青篾席)篾箱、包篼、包箩等。

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小孩的帽子

特色饮食

油茶:一些地区的仡佬族人家喜欢吃油茶。制法是用猪油放于铁锅内加热,拌以蛋、肉,再掺水,放些盐、糖熬成,以作饮料,配以包谷花、米花、酥食、麻饼、花生、糯米粑,干、衡相配,作待客之用。

百合:"百合肉丝"是仡佬族地区味道别具一格的名菜。务川百合粉,加工精细,粉质松散,光滑细腻,清香可口。

务川牛肉干:具有民族风味,色棕红,味鲜美,因这里山区牛多肉嫩,务川牛肉干销往广西、广东、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区。

道真旧城灰豆腐果:以黄豆制成豆腐,再用桐壳灰、草木灰副本后叶灰、荞子秆灰等,用传统方法加工精制而成。质地绵酥,色灰白,鲜香可口。

务川仡佬族特色美食——油茶

节日:

三月三:山王菩萨生日,有些仡佬族为了还愿而祭祀山王。

八月节: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书中就有记载。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

仡佬节: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

吃新节: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敬雀节:“雀鸟”为仡佬族民族图腾,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传统的“敬雀节”节日,进行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民间技艺等。

除了这些节日还有大年、小年、清明、端阳节、月半等等!

仡佬族,号称贵州第一土著民族,这有着许多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的传递。

编辑:王文玉

指导老师:彭浩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其中的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