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之下人是寂寞孤独的
你在什么时候感到孤独呢?
“自己一人独在异乡时。
下班回家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时。
满腔心事无人诉说时
……"
总有那么一瞬间,它汹涌而至。
孤独的我们……
孤独的孩子
孤独的老人……
不知从何时起,渐渐地人越成长,越发不喜欢听到爆竹烟花的声音,越发不喜欢摇滚音乐,不喜欢喧嚣的人群……地球村人正逐渐步入城市化的道路,我们都”被成为“繁华都市的一员。从茅草屋到泥巴墙,到混凝土钢筋,再到智能家居时代。房子越修越高档,但人的内心似乎再也找不到儿时住乡村小平房的幸福快乐。
邻里之间的距离由遥相呼应变为一墙之隔,但那堵墙也许是有生之年都无法跨越的阻隔。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我们却感慨于连回家看看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变得焦躁不安,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力不从心,为孩子的养育辗转难眠,为年迈父母的健康状况忧心重重。为自己寻求一个安放灵魂的“家”真的好难!
另一方面现代社区不利于老年人的生活。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三代同堂的家庭,通常都是老人从遥远的老家前往大都市替孩子们照看孙子(孙女),纵使儿女再为孝敬,也挡不住老人们归家的步伐。一边是割舍不下的儿孙,一边是对那个遥远的让他们踏实安心的家的思念,对于四世同堂的家庭矛盾尤为尖锐。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家最本质的应当是让人感受到安全。心里的安全!可以庇护我们的家人!可以说每一个老人每天都在忍受这种内心的煎熬。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心中传统的那个家,那种社区。那才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这种大环境的改变,仅靠小家一己之力无疑是杯水车薪。
中国的房地产设计已经由1.0经过发展到了3.4、4.0.但无非是结构上的优化,绿化等居住环境的硬件条件优化。我们的居住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智能化现代化配置越来越高,然而人的幸福指数却并未真正提高。我们仍在不断地追寻那个属于自己的家。
我们成年人努力对家庭责任的履行都基于以下两点:孩子的养育、父母的养老。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我想要个幸福的家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老友所托,幼有所养,让我们的心彻底踏实、安全的温暖的家!我想这正是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构建。如果我们的房地产同仁们能够在构建新的项目初始就能基于解决这个问题而长远考虑,相信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都可以是一个独立于社会的小生态体系(即使是应对当前的疫情突发事件,人们的生活能够尽可能不受影响)。营造一个集传统社区功能和现代化设计、智能化社区服务相融合的未来小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充分地接触大自然,充分交流互动的地方,一个能够让我们把过去社区的亲密性找回来的家,一个可以在社区完成各种生活所需的家:成长教育、医疗服务、休闲娱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的家。
与我们普通家庭息息相关的焦点问题:孩子的养育、父母的养老。
针对这两个问题,如果我们的社区在建设初期就有能有所布局,有所规划,一定会未来可期。
除了从社区的规划建设前期就在硬件方面做足功夫,我们还可以尽可能地寻求社会跨行业的整合。例如:在建设初期就寻求大型教育机构的深度共建谋划。倘若能在自己家楼下有这样一所既充分遵循孩子幼儿发育阶段规律特点、又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方法的幼儿园规划,我们将对孩子的成长不焦虑。
未来社区幼儿园
我希望能有一个真正遵循孩子天性发展的幼儿园,能让孩子们寓教于乐。如以下日本的藤幼儿园一样的富有创造性的设施,既能充分接触大自然,又能研学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既可以充分接触大自然,发扬孩子的天性,又能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打造智慧社区生态圈
社区家庭教育服务
以家庭教育为指导配备社区图书室,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真正做到社区生态服务链。
打造智慧社区生态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以社区家庭居家养老为指导,配备社区公共配套,引进优质社区养老服务,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家庭养老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