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改革的延误——《晚清大变局》读书笔记

    1840鸦片战争,1842签订《南京条约》。大清帝国被西方资本主义英国打败。但天朝上国的迷梦没有醒来,统治阶层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实质的改变,在陈旧腐败的中世纪制度中老态龙钟的躺卧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1年才开始了初步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洋务运动。改革被延误了20年,为什么?

      道、咸两代统治者既不是荒淫的昏君,主观上也不想对外投降卖国,更不是食古不化迂呆,他们也想要了解夷情,整军经武。但以了解夷情来说,一直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研究外国基本上是零星的,自发的,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考虑过要系统的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当时有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姚莹的《康輶纪行》…,但影响力呢?魏源的《海国图志》代表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在道光帝时,已经有两种版本问世,但他都无缘获睹。咸丰帝时,有官员曾进谏将《海国图志》刊印,发给王公大臣,并令八旗子弟学习,但是这个建议石沉大海,更不用说将其中的创议变成国家政策了。当时《海国图志》只印了千册左右,后来连讨论这本书都成了禁忌,而魏源晚年凄凉,潜心修佛,63岁在一个佛舍里孤独离世。

        在中国遭受冷遇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却大受欢迎,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日本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和自身的落后,派出了由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规模庞大的使节团,到欧美各国去考查,历时一年多,写成上百卷的考查记录,之后仿照欧美在日本进行全面的改革,并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强国,强大起来的日本,逐步废除了之前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和欧美国家平等的地位。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日本这个曾经的学生开始欺负之前的老师了,让中国人痛心和痛恨。

      在整军经武上,道光和一些督抚、士绅确曾热衷于学习西方,造船制炮,但稍遇挫折就放弃了,安于“悉如旧制”。

    阻碍清政府做出彻底改变的障碍是什么呢?

      首先来自知识不足:他们不了解造船,制炮等军事工业不可能孤立生长,这些产品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技术水平,并要有相应的社会运行机制。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濒死的清政府,不就是因为在封建制度的肌体上去嫁接现代化的军事技术,而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社会运行机制吗?

        其次,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和末世的腐败,无法使像魏源一样见识超群的人物的真知灼上达当路,学识无法转化为政策。即使道光帝曾以虚怀纳谏的明君自居,他也无法真正兼听广取。

      最大的障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落后因素,集中表现为愚昧的天朝心理。这种天朝心理下,腐朽的统治阶级坚持夷夏观念,这成了当时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直接障碍。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也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因为这些原因延误自然难以避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鸦片战争后改革的延误——《晚清大变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