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 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一、【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
• 1、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
• 在中国思想史上,远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列子•黄帝》中写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这时,人们只能从人的身高、手足分工、头发牙齿和行走姿势等外在的自然属性上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这当然是十分朴素的。
• 春秋战国时期,对“人是什么”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间的争论主要围绕人性与兽性的区别而展开。
• 孔子最早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
• 告子第一个对人性作出界说的
• 他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 孟子不同意告子的说法,认为“食色”不能把“犬之性”“牛之性”与“人之性”区别开来,把仁、义、礼、智等四种先天的伦理观念视为人的本性。
• 荀子也认为,人性是先天而来的,但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而是主张性恶说,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把善说成是人们伪装的。
•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还有人性有善有恶论、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代表性的观点。
2、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力图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把人定义为“一个能够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简言之,人是理性动物。
•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说,人是“政治动物”。他们这样的定义,尽管也指出了人相对于动物的特殊性,但仍然把人看作是动物王国中的一类,并没有把人和动物真正区分开来。
• 进入近代,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人的本质问题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人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解释人的本质和人性。
• 近代欧洲的自然人性论者普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追求幸福和快乐、逃避痛苦和灾难。
•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峰。
• 黑格尔的人性论把人看成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这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都是唯心主义的;但当谈到人性善恶问题时,却表现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建立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揭示了现实的、肉体的人的本性,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使他离开人的社会性抽象地确定人的本质,因此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 1、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3、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1、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称,人的本质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属性。认识人的本质,首先要从把握人的属性开始。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1)人的自然属性
•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基于本能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
(2)人的社会属性
•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
•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属性,但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可以把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个人区别开来。
3、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 人的本质是由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的,由于生产劳动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并不断发展着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必然是具体的,这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三、【应用】走出“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论”主要陷入了以下认识误区。
• 1、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根本属性
• 2、把历史的、具体的人的自私等同于永恒的、抽象的人性自私
• 3、把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利
• 4、以“合理”二字掩盖利己主义的实质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识记】人生观及其主要内容★★★★☆
• 1、人生观
•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
一、【识记】人生观及其主要内容★★★★☆
• 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 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系。
•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的变化。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
• 3、人生观的体现
•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二、【领会】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及其作用
• 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各式各样的人生目的中,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新时代的大学生终生尊奉、矢志践行。
• (1)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 (2)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 (3)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三、【领会】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及其类型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3、科学对待人生境遇
1、人生态度及其类型
• (1)人生态度
•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如何对待生活,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
• (2)积极进取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目的的达到。
•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3、科学对待人生境遇
人在顺境中,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坎坷和挫折,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认知、情感、意志等处于良好开放的状态;人在逆境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正常的生活秩序难以维持,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极大的伤害,成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 (1)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有两重性
• (2)对于顺境和逆境的做法
四、【应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1、人生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 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1、人生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 (1)人生价值的含义
•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
•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统一起来,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才是新时代大学生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 (1)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 (2)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 (3)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任何人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都需要面对人与自然、自我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多种复杂关系。
一、【识记】人与自然的关系★★★★☆
• 1、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遵循自然规律。
• 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 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说,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从国家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从社会层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从公民个人层面强化环境意识,更加主动地学习绿色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亲近自然,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养成做起。
二、【领会】个人与心理的关系★★★☆☆
• 1、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 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生的全部实践活动。
2、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 (4)注重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应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 (1)平等原则
• (2)诚信原则
• (3)宽容原则
• (4)互助原则
•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 (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 (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四、【应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我
•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