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马拉松之路(五)

16岁我就立志要走写作之路,不知道这是老天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的。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买了个小日记本,白天我与家人一起劳动,晚上就开始了我写作之路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至今还保存着我的第一本日记,那本日记从1990年7月1日写起的。今年也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想想我们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经过28年的奋斗才建立新中国。而我在写作之路上,从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至今已有25年了,这历程与党建国一样曲折。正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写完了第一本日记,就被父亲安排随我的姨父学徒,姨父高中毕业,在村里干过会计,后来学过木匠,然后又去武汉干油漆工,包工程。姨父带了好几个徒弟。我的父亲是个木匠,我哥跟我父亲学了木匠,我因为与继母不和,如果跟着父亲学木匠,就会在老家。而我姨父那时候是在省城武汉包工程,父亲想让我跟姨父去学徒,就会离开继母,免得低头不见抬头见。

1991年春天,我就随姨父的弟弟的小舅子一起去的武汉,那时姨父已经先去了。那个工地在武汉肿瘤医院。医院翻新门窗油漆,那时候刷调合漆,刺鼻的气味让刚开始接触油漆的我受不了。我的工作从打磨开始的,那时候傻乎乎的也不懂保护自己,打磨也没有戴口罩。吃饭在工地食堂,早餐是稀饭和馒头,中午是炒菜和米饭,自己拿碗排队,厨师给打饭打菜,每样只几角钱。

这个工地干了半个月,我就跟姨父去了汉口唐家墩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那时候做的全是单位的活,一做就是整栋楼的翻新。这个时候,自然是以学徒为主,写作也就暂时放下了。

也许是干了三个月后,我们又去了王家墩干休所,从王家墩干休所开始,我又开始了写作练笔,那时候用的是信纸,我是一有感想就会写,我把这些文字叫随笔。后来写了许多本信纸,大约有十几本。至今还保存了几本,有部分被我父亲那时当了上厕所的手纸,被我发现后,才留下了几本。

我那时候,一有空,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去逛书摊,航空路那条街都是书摊。我记得那时候作家王朔比较有名,我买过他的一本访谈,书中也有他的代表作小说节选,如《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的就是心跳》等。还有汪国真的诗集,好像我也买过。

也有地上摆的旧书摊,比新书便宜的多,我记得我从旧书摊上淘到了《读书漫话》,这是教读书方法的书,读了很受益。还有人物传记《铁笔圣手赵树理》《闻一多传》《湖北文艺家小传》,这些作家名人的故事。

后来我发现去大书店看书比较省钱,于是我去武胜路新华书店,早上一开门我就进去看,中午有时候饭都不吃,一直看到书店关门。虽然也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走马观花,遇到好书,也会买回来接着看。

那是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而写东西,我常常避开人去写,我不愿别人知道。因为许多人会讥笑讽刺,那时候是在建筑队里面,有个工友讽刺我,“你能成作家,我就能当zhuxi。”这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虽然我已经在报刊发表过文章,也加入了县作协,但我还是觉得我离成作家有很远的距离,不过我仍没有放弃努力。(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马拉松之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