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赏词小记

风柔日薄春犹早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文|筠心

前几天,来自家乡、时长仅一分钟的短视频,我看了不下十遍。泪眼模糊里,是曾经熟悉的街景;脑海浮现的,是小学、中学时背着书包踽踽独行的我。虽然人到中年才背井离乡,但这已是我在海外的第六个春天。节令使然,思乡之情更浓于往日,何况今年又因疫情阻隔......所以,感触尤甚。

近年, 我读《漱玉词》,越来越偏爱李清照中年后的作品,尤其是南渡后的那些沉郁之作。初初经历亡国之痛,初初品尝怀乡之愁,容颜衰老、年已四十五岁的她,在古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只待了一年多时间,却留下了七阕词作,占《漱玉词》七分之一有多。更奇的是,其中六阕系春天所写。那么,南宋建炎二年、三年,建康城的两个春天,之于李清照,到底有多特殊呢?

让我们倒带至九百年前,走进建康城,走进那个阳光和煦、略感寒意的早春时节: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

把春天写得最沉痛的是谁?大概是经历了安史之乱,被叛军押回长安的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每一个字都是用榔头用力锤下去的,结实而沉重。词能这样写吗?尤其李清照一向主张词以典雅、婉约为美。但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直陈胸臆,披肝沥胆,真可谓沉痛之极!那是藏不住、遮不住的乡愁与悲哀,如何含蓄,如何蕴藉?

小词的上片洋溢着早春特有的欣悦:风和日丽,天气渐暖,春装初换,梅花将残。上片写得轻淡和平,但“寒”字与“残”字,还是隐隐透露出些许惆怅。下片则陡然一转为浓挚深沉,方知上片之喜,原是反衬下片之悲。她只能借酒消愁,醉至一觉醒来,熏香燃尽,依旧在沉醉中。或许她暗暗希望,永远不要醒来该多好。北人南渡的心情,只有北人能体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正遭受着金兵铁蹄践踏,但凡有点血性的,谁不思恢复中原,重归家园。如果李清照是男儿,估计也会像辛稼轩那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尽管客居建康忧心烦闷,但她还是得强打起精神来过年过节。《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剪成人形的首饰即“人胜”,此风俗始于晋唐。温庭筠词就曾描写过一位头戴人胜的女子:“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民间传说人日天气好,一家人就平安幸福;同时,它也是怀念远人的日子。可惜李清照所描写的人日,天色阴沉,寒凝大地: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同样是菩萨蛮词牌,同样属怀乡之词,同样有早春寒意,我个人更欣赏这阕。因为它叙来不费力,情之浓却不亚于“忘了除非醉”,且韵长,有回味,耐咀嚼。四十四字的一阕小词,时间跨度从薄暮至深夜,再至天明;空间则由天宇到居室,再到枕边;并交叉运用了视觉、听觉、感觉等描写手段。这是一阕含蓄隽永,充分体现宋词婉约之美的上乘作品。

她的头上,尽管也戴了应时的人胜;她的心却随着北归的雁群,去了遥远的故乡......雪花飘落、炊烟直上是早春景色,也是词人的凄冷心境;号角声鸣、西风劲吹是环境气氛,更是金兵步步紧逼、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情势。原本是祈福平安的人日,却让人有平静安宁难以为继之感,想到国家,想到自身,她的心情怎能不沉重?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历来写元宵节的词作多不胜数。最著名的,大约是辛稼轩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动人的,恐怕是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清照晚年有一阕以乐景写哀情的元夕词:“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酸楚孤独至极。另外,就是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元宵节前后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这阕词有序言: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其实,李清照本人即叠字高手,她的《声声慢》词,开场便连叠十四个字,十分惊艳。此阕,她只是借欧阳修词开头,并无与其叫板之意。词中除去流离迁徙、思念故乡的悲叹,还有岁月蹉跎、老去无成的感慨。种种心事下,导致她心灰意懒,对于过元宵佳节兴致不高。

“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横向的深远,“云窗雾阁常扃”是纵向的高耸,空间描写宏阔。有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取境之妙。再有就是上片的那副对子:“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对得极为巧妙。试问,还有哪个地方像南京那样数度更名?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江宁等等皆是它。所以,此对首先就给人以历史沧桑感。而春归与人老并在一处,直令喜悦荡然无存,悲哀则加重一层。因为青春只会逝去,不会像春天那样再度来临。此不独为女词人的悲哀,应是从古到今所有人的悲哀。

倒是点明元宵节的结拍:“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稍嫌直白。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张灯结彩,以祈祷风调雨顺。十四日张灯预赏,故谓之试灯日。正式赏灯的元夕,她大概也没去吧!

可怜春似人将老

李清照与建康结缘是因为丈夫赵明诚。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他被金人逼着一路南逃,北方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七月,赵明诚接到南宋朝廷旨意,起复知江宁府(后改名建康)。而李清照是在经历了青州兵变,赵家大量文物化为灰烬,颠沛流离后,才于建炎二年(1128年)初春抵达建康,与丈夫团聚。

破国亡家自然是悲苦的,但是劫后余生难道不是庆幸的吗?那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李清照夫妇设家宴,召集款待相继逃难到此、惊魂甫定的众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文学史上记载最有名的上巳节,当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人于上巳节到水边戏游,驱邪避凶,以求吉利,称为“修禊”。但李清照词中的上巳家宴,是在室内:“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因为战乱,也因为身处他乡,菜肴是简单朴素的,但好在能迎合亲友们的口味。

良辰美景,亲族团聚,本该开心喜悦。可是,词的开场与收尾,透露的却是故国之思、伤老情绪。这是一阕喜忧参半的词作吗?恐怕忧伤远甚于欢愉。“空梦长安",是指再也回不去的北宋汴京;“可怜春似人将老”,说的既是老之将至的词人自己,也是不断遭金兵攻迫、动荡不安的南宋王朝。

那么,当李清照写下“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时, 预料到建康只是人生中匆匆的一站了吗?不过,建康城的那两个春天,却藉由《漱玉词》,永远不会老去......

*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雪里已知春信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赏词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