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灾难”这本教材 打造鲜活思政课堂

灾难是一本厚重的、生动的德育教材,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如何用好这本教材,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去感悟、去反思、去成长,打造培根铸魂的思政大课呢?这是每一位思政课老师都应深度思考的问题。恰逢河南省推出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我珍惜学习机会,准时收看,认真思考,对如何用好“灾难”这本教材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依据学情,从“灾难”中选取恰当角度。

《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中,我们聆听了几位老师的微型课,他们分别从“勇气”“生命”“制度”“青春担当”等方面来授课,听课群体分别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从“灾难”中选取恰当角度,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如针对小学生,选取“勇气”这一角度,让学生认识勇气的内涵、勇气的来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试想,如果针对小学生选取“国家制度”这个角度,很容易产生“对牛弹琴”的效果;而对于高中生来说,理性思维能力增强,视野扩大,已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所以,引导他们从“制度层面”去观察、思考防汛、抗疫救灾故事更为恰当,有利于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

“对牛弹琴”往往苛责的是牛的愚笨,但试想,弹琴的人是否更应该反思自己。牛不具备相应的欣赏能力和乐理知识,弹琴人却完全忽视这一点,强行让牛欣赏,还责怪人家不配合,岂不是可笑。作为老师,切不可成为那个盲目的弹琴人,一定在依据学情的基础上,精准提炼防汛、抗疫救灾故事中的德育因素,这样才能做到“看见”学生,实现因材施教。

二、善用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8月16日,依托河南洪涝灾害中的几则故事、几段视频我带领我校同学们对生命这个主题进行了思考和探问,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课。在备课过程中,我通过抖音、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公众号等各种媒介搜索视频和资料,在反复观看和筛选视频的过程中,我情绪起伏,常常热泪盈眶,内心深处涌动着不可抑制的感动,对于成年人如此,何况青少年呢。视频的作用不可小觑,一定要精选视频,并善用视频,把视频中所要传递的东西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在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升华,提升思政课堂的深度

悉心观察几位老师的授课,发现他们都注重课堂的升华,无论是小学生对“勇气”的践行计划,还是大学生的集体表白祖国-“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都是课堂的升华环节。课堂的升华犹如一部戏曲的完美落幕,耐人寻味,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思政课的课堂升华,可以是由理论层面到行为层面的上升,可以是由榜样到自身的迁移;可以是由关注“小我”到关注“大我”的蜕变。如何讲好防汛、防疫救灾故事,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不断升华自我,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

四、 深入学习,提升解读素材的能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老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要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面对社会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素材,要广泛涉猎,深入挖掘,抽丝剥茧,将这些鲜活的素材有机融入课堂,提升思政课堂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



多难兴邦,面对灾难,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敢于创新,将防汛、抗疫的生动实践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在灾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任何时候,思政课教师都要牢记初心,不断学习,砥砺前行,承担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

最后,祝愿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好“灾难”这本教材 打造鲜活思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