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让学生写出规范议论文的建构过程
——智慧写作思悟课堂背景下的议论文写作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0年10月17日上午
地点:商丘第五中学
报告人:中原名师郑美玲(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
报告整理人:王志衡,崔晓丽,李延召
引入:
2016年郑老师带的初三毕业班,中考发现,学生获得满分作文的很多,写记叙文的多;但是男生少,议论文少。通过反思总结,产生了智慧写作的念头
智慧写作有两层含义:
(1)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增长智慧。
(2)在智慧中写作。
一、困境:
面对议论文写作教学,老师们的心态有些复杂,无作为,无序化。
追因:
(1)不能冒险
(2)就是要回避。作文43分是保底分。
男生的比例占到2/3,而且很多男生的文采不是很好。但是,我们总要做一些事情。
(1)写议论文是给男生一条活路。(2)给高中老师一个交代,高中要求写的是议论文。
(3)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逻辑思维能力。
(4)中考,绝大部分同学写的是记叙文,写议论文同学会受到青睐,得高分的几率大。
二、破局:
议论文阅读难吗?
其实议论文属于应用文体。
难在读起来没有意思,无趣。
易在做起来有法可依,得分。
议论文写作难吗?
其实议论文属于应用文体。
难在中心论点的确立和论据的积累。易在写作技法上的单纯和评价上的留情。
三、训练特种兵做好两件事:
1.写作课型的序列化——形成闭环,螺旋式上升
2.写作方法的易操作——形成体系,短时间见效。
四、写作课型:
指导课:
旨在出示范文框架,佳作片段,让学生思悟提炼写作的技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下将别人的做法变成自己的方法。思悟提炼,提炼思悟。
讲评课:
旨在出示学生佳作,问题片段,让学生展示做中学时的方法,并在老师点拨下将无心做法变成有心的行为。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评改课:
旨在完成优化升格,解决问题,让学生当堂践行提炼的做法,并在老师点拨下将短板和问题及时弥补和纠偏。现学现用,现学现卖。
郑老师自己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在语文早读课上让学生读自己整理好的议论文的材料,进行积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写出较好的议论文来。
五、“归纳演绎型”材料作文导构
1、展示思维过程——思悟
2018年质量检测:举了有关“错误”的四则材料。问学生读后有何感想?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两句提炼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学习目标:
通过对归纳演绎型材料作文的特点的研究,概括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写作规律。
举了2018年河南材料作文,让学生练习寻找道理论据。举了几部名著中的几则名言作材料练习,写议论文。
3.归纳演绎型材料作文两个步骤。
(1)进行分类重组,“合并同类项”,所选句子必须是有机的关联,归纳“有机联系点”选择并合理引用两三个关键词,归纳出这组的“中心论点”。
(2)行文运用演绎法,围绕上述中心论点,将所选的两三个词语进行多角度的分解、剖析、演绎,这种构思过程,其实就是先归纳再演绎。
4.归纳概括立意——践行。
举两个正反事例来进行阐述。
5.活出生活的深度。
举了一则名言,一则事例进行阐述。
6.增加可读性——思悟。
举了三个名著中的名言归纳中心论点,“做出正确的选择,过有变化的人生”。用其中一则名言具体阐述。
7.分类归纳立意——练习。
(1)举6个名言进行合并同类项,总结出主旨。
(2)发散思维,数学排列组合,1~5是正面材料,6是反面材料。用反面材料与5色材料中任何依据进行组合提炼组合成新的内容。
(3)小结。归纳演绎型材料作文的特点,说白了就是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的实践演化。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得益彰。
六、用表格统计班中每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写作详情。
表格上面有学生姓名,作文成绩,自评圈化,论证思路,论点,论据,可读性,字体等几项。
七、换角度思考,变不利为有利。
1.展示材料作文。
画家墨渍变飞鸟材料作文讲评。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具体展示班中同学议论文写作情况。
3.共性问题——论点。
(1)不当或偏颇。
(2)不明或模糊。
展示论点明确突出的同学名字。
4.论点判断评选。
(1)可以成为论点吗?举了9个句子。
(2)哪个可以作为最佳论点?在这9个句子中。
5.论点偏颇或非主流。
(1)找对了,但是却写偏了。举了三个学生的作文材料。
(2)验证论点是否偏颇,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倒推回去可否?如果用材料能证明自己论点就是没有偏离,如果用材料倒推过去不能证明自己的论点就是偏离了。
(3)论点偏颇或非主流,理解偏了,自然就打偏了。
6.如何审读材料得出观点?
(1)举一则中考材料作文,让学生审读材料,圈画关键句并分析概括论点。
(2)抓材料关键句和关键角色,打动人心的行为,把握材料主旨,同时要学会多角度分析,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观点来写,然后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精选事例来证明观点。
(3)关键角色是画家,关键句是“冷静”,“反复变换角度”。
(4)学生作文错例,举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观点错误,另一个是观点偏颇。
7.论点模糊,举4位同学的作文为例。
(1)首段的中心论点与结尾的论点不照应。
(2)事例没围绕中心论点议论小结。
(3)论点表述不规范,过长或不明了。
(4)开头前两段不明确,导致写作无头绪。
8.共性问题二,论据。
(1)不恰当。(不能证明论点)
(2)不典型。(视力不是叙述)
(3)不针对。(游离,万金油)
(4)不权威。(故事不是事例)
怎么破?
事实论据必须紧扣论点,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用表现力强的语言叙述,而不是描写。
9.思路不明晰的典型表现。
(1)前4段基本是,指出论点,过度,写两个正反事例,但是第5段往后,直到便显得结尾没思路,不清晰,甚至混乱。
(2)想说的太多,导致有限空间内无法面面俱到。
(3)没有分论点或定点铺排句式一致的段首句和段末小结句。
(4)两个分论点分别领起事例,段落较多,针对一个分论点的事例也不止一个。
10.共性问题四,可读性不强。
(1)事例流俗普通。
(2)结尾仓促简单。
怎么破?
(1)多引用古诗文增加文采,多采用排比增加气势。
(2)将事例场景写得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
(3)行文思路有匠心,有创意。
(4)结尾段之前安排排比段或简说事例或铺排比喻或总结全文凑排。
11.如何设立分论点?
(1)过渡段句“为什么”“如何”问题引领,答案即使分论点。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出关键词,然后架构关键词为分论点。
例:如何变换角度思考?
(1)发现新的优势。
(2)结合现状。
(3)学会创新。
例:转换思维为何能帮助我们成功?
(1)能从失败中探寻出新的成功。
(2)能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定势,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能接受现实的残酷,并去适应现实。
12.如何增加定点铺排的段首句?
例:《飞过思维的棱角》
(1)在“柳暗”中寻得“花明”,在困境中追寻希望。
(2)在“庐山”中识得“真面”,在乱境中寻得方法。
例:那么如何变换看待问题的角度呢?
(1)不识庐山真面目。欲要看透庐山,须立于庐山之外;欲看透世界,须站在世界之中。
(2)条条大路通罗马。欲要全面看待问题,须以多角度思考,欲以多角度思考,须从所有方向考虑其可能性。
八、训练体系。
1.如何审读主流观点?
2.论点如何明确突出?
3.论证过程如何清晰?
4.如何能增加可读性?
九、细化目标。
1.如何让论点明确突出?
2.如何让论证过程明晰。
3.如何提升可读性?
4.如何拟写分论点?
5.如何审读和援引材料?
6.如何让论证更加有力?
7.如何积累和使用论据?
十、核心理念。
1.精读范文。(对所精选范文的解读准确并具体)
2.训练框架。(框架就是采分点,更可以快速作文)
3.习作挖掘。(用心有心批改,并及时归类和提炼)
4.正反事例。(正反面事例 ,让方法和问题明晰化)
5.学生总结。(写作技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6.常规训练。(规范议论的标准训练,需常态化)
7.目标达成。(每次写作训练必须用到所教方法)
十一、举中考材料作文为例。
1.材料作文一:
谦让,礼让,退让,避让,忍让,以“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展示一篇学生的作文——《让》
2.材料二:
章鱼面临敌人攻击咬住不放手,它会向敌人喷墨、变色,仍然无效时,它会不加思索的收缩肌肉,切断其中的触角,逃亡离去。海豹原来群居在海岛上,栖息于岩石,但潮水来了,无立足之地,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做了调试与演化,它不但学会了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水中不知道有多逍遥,但屈身鱼盆或者鱼缸后,由于转身不变便,它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凡涉及真名,校名,地名的,一律用大写英文字母ABC等来代替。(5)不得抄袭。
展示学生一篇习作——《变通的智慧》
3.材料作文三: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展示学生的习作——《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结束:
用朴实的情语,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决心。
必须干吗?
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