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在叛逆期,不听话家长怎么办?找到有效地沟通方法很重要

很多父母经常问,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希望J妈能够给出好的建议或者方法,能够让孩子立即转变,开始听父母的话,或者能够认真对待学习。任何问题,如果要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话,都应该追本溯源,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够进行对症解决。而对事情的细节了解的越多,越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而那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观念,以传统教育理念居多,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当孩子到青春期后,父母的观念还是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而现在社会发展迅猛,孩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谈论的话题,发现父母并不知道的时候,孩子开始对父母的话产生怀疑,进而开始不听父母的话。

其实,不论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科学的育儿理念,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以教育结果为导向,即孩子能不能从父母教育中收益,能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如果孩子出现了强烈的叛逆现象,那说明目前的教育理念不适合您的孩子,或者您可能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没有到位。并不能说明某一种教育理念不正确。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来说,需要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了解不同教育方法的使用范围,和优劣点,以便针对自己的孩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同时,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教育讲的是孩子心理教育,讲的一般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需要家长联系实际才能发挥作用。同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于所有的孩子都适用。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何教育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同时在很多孩子处在叛逆期时,很多母亲正好处在更年期。这段时间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母亲来说,都是人生的一段艰难时期,也是人生一个转折期。

处理好了,对于后面的成长或生活影响极大,相反,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影响家庭成员关系,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而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父母能够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

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沟通的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对于孩子来说,理解父母是一件慢慢成长的事情。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理解父母是通过有效地沟通来完成的。因而,只有父母充分地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同时,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需要同时适应社会的变化,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同时又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和生活。父母与孩子之间充分地沟通以及相互地理解,特别是父母主动与孩子沟通,寻找机会和沟通条件,让孩子充分地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想法和做事的背后,有其自己一套观念和想法的,而这些观念和想法,就是来源于家庭和生活,然后经过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而形成的。

经过沟通和理解,父母了解了孩子的观念和想法,了解了孩子初步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孩子的有些观念和想法,肯定存在着一些偏差和问题,这时候,父母需要针对这些偏颇的观念,进行纠正。

而在纠正的时候,注意处在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需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而通过沟通,让孩子明白了有些观念是不正确的,但是对应能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需要父母给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

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当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摆过小摊……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爱。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最为关键。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为什么要叛逆?

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

家长们反而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在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缚与限制,就算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

“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大人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愿充当小孩。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没有意思,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处在叛逆期,不听话家长怎么办?找到有效地沟通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