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从明朝流传到现在经久不衰,解读,品鉴繁多,改变成的电影电视剧不计其数,是一部经典作品。
其中不乏无数家喻户晓英雄人物,比如,义薄云天的关羽,
赤胆忠心的赵云
奸诈狡猾的曹操
唯利是视的吕布
除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三国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各种策略、规划、时机、技巧;看问题的角度、高度、心态;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曹植的PK、隆中对、荀攸在狱中的表现、贾诩分析问题的透彻;
表达: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升口才、辩论、劝人能力;如:孙权劝学、煮酒论英雄、邓芝劝孙权、诸葛亮骂王朗、陈宫给曹操贴标签;
职业:学习职场规则、打拼之道;学会低调成熟、不张扬、隐忍、稳重;体会上下级定位、领导的担当、表现能力的技巧;如何选择领导、提升情商;如:许攸之死、司马懿替曹真抗蜀、顾雍的低调、司马懿的隐忍、诸葛亮和庞统的性格差异;
果敢:果断、勇敢、有主见、舍生忘死的作风;英雄气概、慷慨格调、大度包容的气质;逆商、敬畏、理智的境界,如:关羽的刮骨疗伤、夏侯惇的拔矢啖睛、鲁肃送粮给周瑜的慷慨、曹洪的吝啬、曹操杀蔡瑁张允的冲动、曹操接纳张绣的大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三国的内容如此丰富,看懂了三国就能学到为人处事的智慧吗?
NO!
不能!!!记住!!!不能!!!
金圣叹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为什么呢?
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也因为水浒里多打打杀杀,意气用事,怕年轻人学坏,三国多杜撰,读过正史的人觉得夸张太过。
中国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
这前句话好懂: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这后句话“老不读三国”就有意思了,
有人说,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统治。
杂文家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众说纷纭,都是很不错的观点,都有站稳脚跟的依据,可是,这些说法对于你的一生来说有什么用呢?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人处事,说白了,世故;世故和兴替完全不是一回事,兴替是大势所趋,世故是八面玲珑,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把《三国》揉碎了,含化了它能带给你什么???
理想? 你的理想需要别人给你?
手段?三国时期做事的手段现在分分钟送你进派出所
表达?地位不对等有你表达的资格?地位对等了技巧就没有用了
职场?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如果曹爽行事果断取了兵权马上废了司 马家,三国怕不是要改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非因为司马懿高明,是因为曹爽蠢
团队?不是因为这个人培养了就有前途,是有前途才培养他!!
健康?安全?我们现在的安全和教育可比那时候强多了…
读书,就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去看别人看过的风景,可别人的脚印终究是别人的,再美的风景也不属于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跟随着别人的脚印却想要自己的风景?不可能!!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拿,自己要去的地方自己闯!生活的苦难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就算你懂天文,晓地理,知人情,通人理横跨上下五千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该走的路一步也不会少,该挨的打一拳都不会落下!
读死书害己——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