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擅长的事,越要少做?

文 | 焱公子

编辑 | 敦梦楠   美编|李秋杰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复合能手,但是我们总是很乐于去做那些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处在这个循环中不愿跳出。等到了一定的阶段后,若是还无法跳出来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那些擅长的能力所营造出的舒适区反而会成为最大的牢笼。

能力既是优势,也是毒品

朋友老李之前在报刊当编辑,文字功底扎实。后来单位不怎么景气,他就想着自己出来做自媒体。做了一年,一分钱没赚到,粉丝也只有几百个。

他向我吐槽,说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节奏了。问能不能参加课程,学一学怎样写作变现。

我说,不用着急学课。你的语言表达其实没有问题,要做的,只是一些调整。

我发现他最大的问题,是仍在用传统媒体的写法写内容,甚至在格式上,都并没有“自媒体化”。

他的能力似乎停留在过去,依仗的,是过去的媒介环境、阅读习惯。然而,时代已经不同了,还沿用老规矩写文章,放到新媒体平台,传播数据往往惨不忍睹。

我告诉他:

“新媒体平台,文章跟以前不一样。

比方说,每段开头不用空两格;每段话写3—5句就可以。

你的一段,有十几行,放在手机上屏阅,读者会感觉很吃力,阅读疲倦就不愿意再往下读。

还有,新媒体时代,讲求的是新颖、快捷。多关注热点,在写自己的观点时,可将热点素材巧妙融入进去,会给文章加分……”

之后大概一个多月,老李高兴打来电话,说拿到了在自媒体的第一笔稿费。现在,他已经在各平台频频上稿。

能力是优势,但能力同时也是陷阱。

职场中,有的人想拥有一项专长,一辈子指着手艺自给自足;有的人想先成为业务骨干,然后“工作优则仕”,成为管理者,带着团队,指挥下属干活。

不管是哪一类人,想拥有专长也好,想做到管理者也好,共同点是都很注重能力。

但正如老李那样,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能力或专长,有朝一日会成为你进步的阻碍大石?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亚·伊贝拉在她的书作《能力陷阱》中告诉我们:

我们总是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

但这样的循环,也像毒品,在深深吸引住我们。

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此。它让我们陷入误区,让我们误以为,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且最重要的事。

换言之,能力强、专精于一项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非常容易让我们陷入能力陷阱当中,以至于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那么,在通过职场小白这关之后,如何避免落入能力陷阱,同时还能在工作中继续获得通关秘籍呢?

重新定义你的工作,学会“领导思维”

人都会有思维定势,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一个人的想法,所信仰的真理,认为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都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要想避免能力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具备“领导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大众化的普适思维模式,并不仅仅只是管理者才应该具备。

总是低头拉车,会令我们一叶障目。而抬头看路,像领导者一样思考并付诸行动,才会使工作高效优质。

但具有领导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可以遵循“由外而内”原则,就着自己的工作,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所做的工作类型,是否令我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2. 如果转换新角色或参与新活动能让我接触到不同的人,这些人有着与我不一样的世界观。我是否愿意去连接?

3. 当人受到新环境的挑战或接受外界新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新的、很多的想法。重新审视自己,我是否有想法涌现,或者仅仅只是接受新环境、新刺激,就按着上级命令进行?

传统的“由内而外”原则,是先思索自身,想清楚后,再去行动。

但这三个问题,都是先从外部考虑,再结合到我们自身。

由外而内原则,能更容易令我们站到领导者的位置,去统观自己的职场全局,进而将能力最大化拓展,进而避免掉入埋头做事、最终只擅长一项专长的牢笼中。

避免掉入能力陷阱的三个策略

具备领导思维,成为领导者,像领导者一样思考 ,做领导做的事,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避免掉入能力陷阱。

1.像桥梁一样去连接不同的人或组织

领导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型”,一种是“桥梁型”。

中心型领导就是常见的传统型领导者。他们的方法往往是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给每一位成员分派一个清晰的任务;管理团队内部动态以及规范;定期进行交流;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情况并给予他们认可。

而桥梁型的领导者并不会把时间花费在各种内部事务上。

相反,他们会作为团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时间大多花在外部活动上。

他们在外走访,以确保团队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和资源。

《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欧阳娜娜擅长搭配服装,想尝试这一类工作,杨天真就建议她来做实习生。

欧阳娜娜接到的任务,是给即将参加创造营的小哥哥们做好造型搭配,并且负责拍摄宣传硬照。

在这个工作中,欧阳娜娜完全可以一直只做一颗小螺丝钉,根据各个小哥哥的特点,只是发挥做艺人时积攒的审美能力,挑选好衣服即可。

又或者,她作为一个中心型的领导者,对小哥哥们进行一定的管理,借到服装,给他们编排好换衣服的程序,并且适当关注成员们的心理情况,做一做喜好调查等等,就可以了。

但欧阳娜娜很卓越地完成了任务。

她完全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审美强、时尚感好、搭配佳的能力上,她不仅仅管理了内部团队,还连接了摄影师,借好了服装,跟小哥哥的经纪人开会沟通,再三确定对方想要的照片感觉。

这件事情里,她的能力边界一再拓宽,与各方的协调做得妥妥帖帖,得益于“桥梁型”领导者思维的运用。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你的收入是与你经常交往的五个人收入的平均额。”具有领导者思维的人,更会注重人际交往。

我的朋友剽悍一只猫在2016年时,想要采访100个牛人。

很多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你谁呀,牛人都很忙,凭什么接受你采访?

最开始时,他的采访成功率的确只有20%,但这个比例很快提升一半,后来能联系上的80%的人,都愿意接受他的采访。最终,他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

他告诉我,他没有话术,也没有技巧,无非做到了两个词:真诚、利他。

他在采访一个人前,一定会先靠近那个人,读他写的书、进入他的圈子、积极参与互动,建立初始链接。

比如采访作家雾满拦江,他天天跑到人家公众号留言、打赏、持续表达想采访的意愿,终于成功让对方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并最终被他的真诚与坚持所打动。

在采访知名生涯导师赵昂时,他上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这几天专门读了您的书《人生拐角处》。我觉得您的书写得很好,我希望能帮您推推书,“冒死一荐”。

赵昂后来感慨,这样的人在职场上不会吃亏,因为他们总想着别人。开放和利他的心态,一定会赢来更多的支持。

当你正处在职场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在组织或团队外部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你是谁以及你会成为谁。

3.跳出舒适区,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复合能手,如果在某个领域有很好的驾驭能力,那可以尝试着走出这个熟悉的圈子,扩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更多的组织发展力量。

埃米尼亚·伊贝拉在书里举了一个自身经历的例子。

她之前在大学里教书,按照过去的正统教法,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备课,确保内容一清二楚。

课堂上力求事无巨细,随时解释清楚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严肃、严谨、专业,一丝不苟。

但几堂课下来,效果极其差劲,学生根本就不爱听。

直到有个知名的教授告诉她,你应该把课堂当成个人表演的小天地,就像站在罗马圆型剧场,轻松自在,甚至饿了都可以随时拿起东西来吃。

她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很吃惊,这种方式,显然跟她擅长的“专业”教学不太一样。但尝试几次之后,她发现这才是现在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模式,课堂评价也越来越好。

埃米尼亚·伊贝拉说,当你沉迷在自己的优势里,不愿意接受新模式、新技术,不愿意放弃暂时的荣耀和利益,不愿意探索新领域时,也就是你快要出局之时。

实现转变,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先重新定义工作,然后构建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最后再改变做事方法。

在具备了领导思维之后,你的视野会开阔,能力会得到拓宽,不会再受困于只擅长一件事的陷阱里。

所以,从现在就开始,立刻行动!(本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越是擅长的事,越要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