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疫苗只是刚刚开始接种,但是经济已经出现“免疫”特征 —— 我想一个是心理上的边际递减,一个是来自于放水吧
作者也举了几个原因:
所以疫情的不断冲击,对于经济的作用是边际递减,尤其是通过PMI这个先行指标可以看得出来
当然,冬季疫情会有变强,但是这也只是和历史的经验一致,不是趋势性的转折:
疫情确实对服务消费有影响 —— 但另一方面,今年应该弹性最大?
另外,考虑就地过年,需求不弱,供给跟上,情况可能还不错呢
疫情的反复,改变了节奏,但是趋势不改(嗯,首先是趋势,识别趋势之后,就要看价格是不是很低了 —— 这种情况是大家没有对趋势达成一致;如果达成了一致,价格肯定不低,重点就要看节奏)
伍戈说道:这是看整个2021年,宏观,及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 —— 首席的水平出来了,假设驱动,先设定大框架,随后开始展开
说到双循环:似乎外循环不灵了,才强调内循环,但是2020年下半年,其实外循环非常通畅,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 是被动通畅吧,国外的供给实在跟不上,所以提前准备双循环还是对的
上面的图,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生产率先复苏;但是海外的供给更不上需求的复苏(提到刺激主要在消费端,等原因),海外需求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中国的需求还是处于正常水平之下(嗯,刺激不在需求端?在供给端?)
世界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海外的产能修复慢很多,所以2021年全年中国出口仍然会不差,2021年出口的中枢会好于2020
再往下面详细看,看出口的组成,防疫出口已经开始下降:
其他的类别,从全球份额的角度,3季度也要差于2季度;所以中国的出口份额,已经下降,或者正在下降:
只是整个全球需求的大盘还在增长(没看到数据),而大盘的增长是短期因素,份额的下降是长变量,所以在2021年,仍然能看到出口的增长:
所以Q1出口增速预计在10%,Q2接近20%:
谈到出口,就需要说汇率,汇率升值,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么?不是,是美元的相对衰落,而这在2021年可能告一段落,甚至反转 —— 需要密切关注:
看内需,恢复不足;疫情前确实在转换消费拉动,但是疫情打破了这一个趋势:
疫情期间,虽然豪车、奢侈品销售情况很好,但是中国经济的消费基础,中低收入的消费占大头,而且边际消费倾向更强;因此要是想恢复,还是要靠中低收入的拉动 —— 似乎有点,生硬,但是意思我明白了,是想拉到这样一个结论:要想提升消费,需要中低收入人群提升消费;但是怎么提升?收入提升(但是,打工人,嗯,你有时间么?本分了么?)
下面这张图,作者没有好意思更多展开,但是这不就是豪车销售的另一面,中低收入被压榨了么?只是这里在强调,恢复的慢,但是,弹性很大(另一方面,那被下拉的很多的红色的线,甚至那根蓝线,对应的正是三全的故事,穷的只能吃水饺了)
因此,消费反弹,尤其是服务消费虽然有更大的反弹潜力,但是仍然差的很远:
而从历史来看,最终服务消费还是会恢复:
所以,内需缺口一定会恢复(为什么服务业增速,右轴,历史中枢也是负数呢?不太对吧)
投资也已恢复:
分别来看,房地产,银行间市场利率是领先指标,大概7个月(潜台词就是今年1、2月份,房地产要反弹了):
但是整体房贷利率变化比较温和,所以房地产的转弯也会比较温和,但不排除局部过热(作者特意提到上海和东北肯定是不一样的):
然而在供给侧,对开发商的各种调控层出不穷,比如中型银行受到政策的约束比较大:
所以一定会影响到地产公司融资:
因此房地产投资的动能,只有惯性,仍然是趋势性的下降
基建也是,托而不举:
然而,其他投资,在不断回升,很可能和服务业相关(按照服务业PMI的相关性)
所以,房地产、基建的动能在减弱,消费在提升,整个外需还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是当下、甚至半年一年的一个动能情况:
看完量,再看价格;
价格已经不再受到猪肉价格(非洲猪瘟)的影响(Why? 猪瘟还在,不好意思说吧,当然从算数上来讲,同比不会带来更差的影响)
更多的受到海外的输入性通胀、工业品价格的影响;
同四万亿不同,本次的价格波动相对较缓慢,原因可能在于,次贷危机的冲击在需求面,而此轮供需都有冲击,所以价格变化不大;我们仍然在供需都在修复的过程中;
所以,通胀的幅度,会相对柔和(但是有多柔和?)
放水,仍然会带来通胀;只是分歧在于,上扬的幅度怎样?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地产、基建如果不是强拉动,不会带来很强的通胀:
然而,从商品消费角度来看,尤其是欧美,已经修复到疫情之前;而服务消费的拉升,历史上都有限:
因此,无论是CPI还是PPI,在经济的修复过程中,都会有所上升;但缺失中国的参与,再通胀的幅度有限:
实体经济看完之后,这些对于利率、资产配置等的影响会是怎样?
首先,利率会怎样?由于基数效应,GDP增长等数字很好看,对于利率意味着什么?
作者并没有说,只是基数效应会怎样;但是,历史上看,同比很强,环比很弱,利率仍然跟着同比走(是说货币管理当局,为了对冲大众的愚蠢乐观么)
但是其根本还是在于,今年Q1和Q2的经济走势会怎样?而10年期国债的走势,大概率是和名义GDP的走势一致;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判断GDP的走势,可以看出,2020年4月经济走出拐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走出拐点,这也主导着整个利率的中枢:
而对于2021年,今年Q1和Q2的真实动能如何?去年底社融已经出现拐点,是否经济会出现拐点,因此利率也会出现拐点?
从去年4月份之后的走势来看,社融在扩张,利率在抬升,似乎有矛盾 —— 社融未必完全代表货币,其中也有很多财政成分的东西,比如专项债,甚至还有影子银行,所以,社融可能反应了过多的信息;
历史上来看,这种经济的修复期,都伴随着社融的扩张,和利率的上升 —— 但是现在转折点应该已经来了,或者是在2020年12月份,或者正在进行中
因为我们看到了社融的拐点(不再扩张);虽然从历史上来看,经济自身存在惯性,社融的拐点并不一定很快的带来经济的拐点,本身存在惯性,会持续上扬一段时间,随之利率也会上扬一段时间 —— 这很可能会发生在2021年上半年
所以,会发生:社融往下,利率上行,经济上升,在2021年上半年
下半年呢?利率才有可能下行
展望2021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仍然不错,惯性,社融的拐点一般领先半年;6月份左右看到经济的拐点:
所以:
资产如何配置?
回顾2020,人类仍然相信自身能战胜疫情,总体情绪乐观(而且一直在放水。。。。)
大类资产配置其实主要看两个,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企业盈利能力
在历史上,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大家对经济下行看不到底部,PPI向下,价格向下,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很悲观
但是,只要流动性注入,社融注入,风险偏好会起来 —— 因此,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风险偏好最高的时候,一定是流动性扩张,尽管PPI和企业盈利还在下降 —— 聪明钱就已经开始买入了
而现在,流动性下降,PPI向上,风险偏好会变低一些,因此对于风险偏好资产,要持有防守反击的策略(我的解读:从成长转向价值,转向后疫情的受益板块,也就是疫情冲击最大的板块)
而对债券,利率等,上半年相对审慎,下半年可能会有好转
最后,提一下风险。2020年Q4出现了一些信用风险事件
在2021年,整个的杠杆情况,会怎样?
货币和财政会回归常态,2021年整体的刺激会比2020年弱很多;
从债务和杠杆的分子,也就是债务的增速而言,我们相信债务的增速,要边际递减;
而名义GDP,作为分母,会变好;
所以,宏观杠杆率,债务/名义GDP,整体杠杆率的增速在下降
另一个维度,是看内需、外需的情况;一般外需加杠杆,内需就减杠杆
因此,如果2021年的外需,还是上升的话,那么内需的杠杆会下降的(这是说主动下降的意愿,前面的分析是说政策的退出本来就会发生)
而这会带来什么?
总体风险下降,结构仍然要细看;非银相对于银行,的融资压力和风险,是在加大的:
另外,也会带来另外一个结构性差异;区域性的风险,这也会带来相应区域企业的风险 —— 当然,这也要看中央整体政策的把控程度:
最后的总结来看,根本性的假设,是在于疫情的假设;在此基础上:
- 中国还在弥补世界产出的缺口;
- 中国自身还在弥补自身消费和服务业的缺口;
- 前期的支持性的政策,如社融,虽然已经出现拐点,但还会有经济修复一个实质性的支撑
因此,这些仍然将有力的支撑2021年,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映射到资本市场的配置来看,很可能:
- 风险偏好在下降
- 利率上半年会上升,下半年会下降
但是,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很小,整体的信用风险比较小;但是区域性的、结构性的风险仍然存在 —— 总体而言,宏观想好,此类风险可以克服。长期来看,科技引领创新的十四五规划,会带来资本市场更多的机会(嗯,必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