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总结

1、三层架构是什么?

三层架构是为了符合“高内聚,低耦合”思想,把各个功能模块划分为**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三层架构,各层之间采用接口相互访问。并实体层(Entity)将三层联系起来。

  • 内聚:模块内部的代码, 相互之间的联系越强,内聚就越高, 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好。
  • 耦合:主要是对象之间的联系,对象之间的耦合越高,维护成本越高。
  • UI(表现层): 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
  • BLL:(业务逻辑层): UI层和DAL层之间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具体包含: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
  • DAL:(数据访问层): 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层,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这些操作都是基于UI层的。用户的需求反映给界面(UI),UI反映给BLL,BLL反映给DAL,DAL进行数据的操作,操作后再一一返回,直到将用户所需数据反馈给用户)
  • Entity(实体层):它不属于三层中的任何一层,但是它是必不可少的一层。
    • 实体层贯穿于三层之间,来连接三层。
    • 每一层(UI—>BLL—>DAL)之间的数据传递(单向)是靠变量或实体作为参数来传递的,不同的实体类一般对应于数据库的不同表,实体类的属性与数据库表的字段名一致。
      三层架构总结_第1张图片

2、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

使用三层架构的目的:解耦。
任何一层发生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另外一层,比如数据库SQLServer 转 Oracle数据库时,我们只需要修改一个层即可,因为与数据库的交互都在数据访问层中。

3、三层架构的优劣势

  • 优势:
    • 结构清晰、耦合度低
    • 可维护性高,可扩展性高
    • 利于开发任务同步进行, 容易适应需求变化
  • 劣势:
    • 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 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 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工作量。

4、三层架构怎么用?

使用三层架构时,我们首先要先创建好不同的包,每一个包对应三层架构的一个层。

  • 实体类一般我们将实体类放在domain/pojo/entity 这三者其中一个的包下,实体类的属性需要与数据库中的表一一对应。
  • 工具类放到工具包util。
  • 数据访问层dao,在数据访问层中将对数据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写在接口,接口命名:实体类名Dao ,实现类命名:实体类名Impl。
  • 业务逻辑层service。
  • 表现层view。

你可能感兴趣的:(架构,数据库,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