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过年-2021-02-11

大年三十,烟雨弥漫,牛年将至。

这两天,居家少不了大餐,而这两天的培优题学习感悟,也让大家看到了大戏。

昨天和今天的两题培优题,其实有许多类似之处,题目简单、图形不繁,条件中出现的也无非是直角、60°角,以及角平分线等,然后求证两条线段相等。通过学习例题,大家也可以发现,用到的知识点也无非是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证明全等三角形等常用方法,偶尔有等积法,但关键是辅助线的想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感想颇多,并且活学活用,结合平时老师上课时的一些经验,在今天的培优题解决中,能迎刃而解。而在学习感悟中,则是妙语频出,现摘录如下。

汪嘉镕:

“证法一,让我摆脱了原来的困境,从无从下手的地步,走出题目,以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这道题目,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请的思想,在做复杂的几何题时,需要大胆地去尝试作出不同的辅助线”。

董天晨:



“总归是向三角形外作延长线嘛,我也略懂了几招,很自豪,我独立解出了两种解法,“微斯人,吾谁于归?”凭借这两种方法,我终于可以告别前两天的完全半懵半懂的状态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看起来只有不停地复行,执着,才能通向更高的殿堂”。

“看了答案后发现,向外延长方法不止一种,突然有种“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之感,也许是要更加熟练,才能练就自己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吧”。

“由答案中看到了垂直,第一个想到的是面积法,然后发现答案中没有S,也便抹去了这一想法。其实这种方法也没有弄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可奈何,竟然败在了一道题的一种方法之下,有点难堪”。

“向下延伸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也算得上是等腰了吧,有这么多种方法,真的怕是故意的。“看尽天下群雄,当值傲骨寒霜”,理解+练习,刻板的步骤磨炼着我的意志,这才是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

读董天晨的感想,有一种武林高手对决之后的酣畅淋漓之感,我都已经尽力了,可总有我所不及,所以我不甘,愈挫愈勇,越来越强。
范卓豪:



“由之前可以作等边三角形证明的题目,令人感触颇深,一个显眼的60°作等边三角形的想法便在脑中灵光乍现”。

“在结果多种数学题后,其实会对某种特点的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和注意,看来这种铭刻在大脑里的感知会影响第一感觉,如60°,可以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有些角并不特殊,但其差或和可以产生特殊角,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径”可能比“路”更难发现,找到了却能更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范卓豪的感想总是这么理性、直接,一针见血,这是根植于他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不断反思感悟的一种外在表现。

王梓翔:


“我发现要证明两条位置比较特殊的线段相等时,往往要用到等边三角形这座桥梁,这又是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值得引起重视”。

"为什么我认为是一种神奇的作法,真的是为了达到目的不计一切手段,既令人觉得吃惊,有时一种好方法”。

胡芯语:


“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任何准备和堤防任何问题,就如同杨万里诗中所写一样,“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以后做题时一定得思考周全,他是走好每一步,想着“落子无悔””。

胡芯语学数学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很用心。

李家锦:



“这种方法属实是难以想象啊!前所未有的构造,角度是多少,以前多为去拿线段做手脚,写文章,没想到这次竟拿20°这个奇妙的角度做文章,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通过证两次全等最终来推导出最终答案,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步步推导的喜悦看到光明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神奇的方法,神奇的路,证两次全等推导最终结果也是常见得,在简单题目中游刃有余,在难题中却无从下手,这也正是我的不足之处”。

“一道题有那么多种证法,可见数学的神奇和奥秘,现在的我们更加深入去追求而非停留于解出这道题目就好了”。

李家锦的感想有激情,犹如黄建翔解说意大利足球队的大声呼喊,也有沉着,有超出该年龄段的深思与凝练,是大量做题之后加上不断总结的一种成熟感。

孙晖:



“这道题在自己想出两种方法之后陷入绝境,可以说几乎试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但就是关键的一步卡壳,参照答案之后发现有六种方法之余,也觉得自己思路狭窄,不懂变通,六种方法都十分巧妙,看过之后收益颇深”。

连孙晖都觉得陷入绝境,但看完答案又觉得有这么奇妙的多种解法,那么,到底是哪里没有想到呢?所以,如何去想,如何思维其实是更应该去学习的,就好比昨天李家锦提到的,从条件到结论,从结论回想条件,结合图形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尝试,不妨看看。

拿到题目之后,不妨做好准备工作,读题目、做标记,其实ABC的三个角的度数都知道,而且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意味着也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于是不妨连接PA,那么,顶点P处的三个钝角度数也都知道,甚至每一个角平分之后的度数都知道,这时敏锐的同学应该可以发现有两个40°的角,所以。直接就有等腰三角形,为后续的证题做铺垫。

接下来,开始深入,看到∠ABC=60°,按照前几天的而解题经历,构造等边三角形成为首先,于是只要能征得AD=PC或BD=PC就可,显然,从图形结构来看,是前者,而这样就容易联想到证全等三角形,这是证法一的思路历程


当然,由于∠APC=120°,那么其补角就是60°,又可以构建等边三角形PCF(图14-29),而且,在一开始读题时就发现AE=CE,如果要证AB=PC,就可以转化为AB=FC或AB=PF,明显也是前者,于是又可以联想到全等三角形,这时证法二的思路。

而考虑到∠ABC=60°=∠CPE,要证AB=CP,不妨以这两个条件为元素构建全等三角形(图14-30),但还差两个条件,因为AB=CP 是要求证的结论,但在点C出补了一个20°角之后,非常理想的出来了一个80°的角,这样就齐了,所以,这就是需要边走边看,好的风景总是要爬山涉水才能欣赏到的。这就是证法三的思路历程。


证法四的特点是向外构建全等三角形(图14-31),如何想到呢?确实这种证法是看看漂亮,想想可难,但不妨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也是补全一个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尝试也是一种思路。

相对来说,证法五和六到反而显得普通,都是以AB,PC为边构建全等三角形,只不过证法五还要一次全等,证法六还要等腰,其实与证法三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条件的选择和运用,看似山穷水尽,但又柳暗花明,关键是要触类旁通,不断联想,不断尝试,并不断积累解题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题过年-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