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即将解封,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能赢?

待在上海屋里两个月,行将结束之际。

曾几何时,年轻的毛主席,在面对力不从心的问题时,能得出了这样的思考。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在于民众之中。”到哪里去寻得力量?苦苦思索出这句话,即争取群众。

如何争取民众的力量?又该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这股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


面对最大程度如何发挥力量,《孙子兵法.计篇》给出了答案: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简单来说四个字:上下同心。

《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到:上下同欲者胜。

那毛主席又是如何应用,令民与上同意也。

在八路军中,有这么三条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原则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整个组织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利益诉求

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政策:土地革命

使得每个士兵,每个群众都明白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要发动群众,分配土地,武装工农。

充分调动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组织力量最大化。

到了现代企业管理,

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清楚,公开,并时时强调)

每个人明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才能最大发挥集体效益。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两军对战,到底如何判断哪一方获胜。

为什么历史上总会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屡屡发生。

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统帅指挥得当以外。

其实判断,谁的战斗力更强?不是单纯看两方兵力多少

实际上是哪一方上下同心,一心求战的兵力更多,看谁英勇奋战的士兵数量更多。比如人人如同黄继光,董存瑞般英勇。

曾经著名的黄桥战役奠定了我军在苏北地区抗战的领导地位。大将粟裕以一比三成功歼灭了敌军。我军7000余人,敌军3万。敌方不仅人数众多,装备先进。

形象的说,敌方乘着汽艇,我们靠两只脚跑。

敌方躲在碉堡里,我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

大将粟裕在《黄桥战役总结》回忆道:“顽军把民众当异民看待,顽军部队由于长期没有作战,加之在城市中生活腐化,以致削弱了战斗力。他们的士兵于与很多下级军官还是爱国的,要抗日,不愿内战,对韩德勤驱使他们来打我们非常不满。”

孙子兵法说过:“上下同欲者?”

那么如此顽军没有信仰的部队,为什么而战?

如何英勇奋战,这又该如何上下同欲呢?

咱换个角度,用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观点来说,顽军的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荡然无存?


时隔两年后,身处上海,如此面对来势汹汹的灾难,我想抵挡他们前进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信念,在家里那份无声的坚守。胜利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实则在于每个人,每一个人都在英勇奋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即将解封,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