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

 书声  2019 / 苏菊

       如果是以前,让我去看经济学的书,我肯定不愿意,主要是觉得生涩,但是有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个橘黄色封面的厚实的书,改变了我的看法。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在看完后拥有经济学的智慧,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以后遇到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这些问题。它并不是一本正儿八经的经济学著作。

      今天,带着我读这本书的一个疑问,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经济学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用作者的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经济学是一门用来研究致富的学问。既然一开始,就提到致富,那商业就是我们规避不了的一个话题。商业体现着经济学中描述的经济规律,并且从根本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有一句话这样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这是书中提到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业的最大高度。

      在从商业的角度看,经济学里,就引申出了成本的概念,成本这一词,贯穿着整个经济学的体系,但是在书中,成本不仅限于一个词,作者从很多关键来解释我们对成本这个概念的理解。

      首先有一个观念,经济学中提到的成本,不一定是金钱

        经济学里理解的成本,包含了对未来价值的预判,作者也举了几个比较生动的例子。你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付出了电影票的成本,但是你发现电影不好看,这个时候,电影票是你已经付出的成本,书中解释为’沉没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已经发生了,它不再是一个成本,而这个时候,如果你继续待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你相继需要继续为它付出时间成本。

      还有一种案例,解释了成本有时候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作者假设他有一个铺位,因为不用交租金,他可以用它来经营早点。看起来它的成本为0。坚持用这个铺位来卖早点,就是放弃了把它租出去的可能性。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的成本不是为0,而是由选择租这个铺子的人来决定的,如果有人用高于卖早点的钱来租这个铺子,那么这个钱,就是继续经营这个铺子的成本。

      也就是说,成本有时候取决于你放弃了的价值,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你花10块买了一个碗来吃饭,结果发现是价值10w的古董,这个时候,你放弃的最大价值是10w,这个10w就是成本。这里面就延伸出一个定律,(经济学里的定律也不少)

二、科斯定律:资源会流通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

      从经济的角度看社会的各种冲突,比如员工矛盾,社会租赁纠纷等,这些其实都归属于一个寻求最优解的问题。比较深刻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拆迁,政府需要土地,土地上的居民需要住房,从宏观上去看,如果政府用这个地价值最高,那么就会产生拆迁赔偿,让这块资源流通到能让价值最大化的人(政府)手上。

      仔细一看,社会上的很多矛盾都是这样被处理的。也只能说,经济学中的很多规律,定律,看起来是和人性相关的,其实是普世的,需求这个东西,不光是人,社会,国家都会有,需求定律也被书中作者成为,掌握经济学思维本质的一个定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书中如何讲需求。

      谈到需求,就会有一个东西来衡量,那就是价值,价值又可以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举个例子,汽车,手机,这些东西本身存在一些能够被解释的技术含量在里面,他们的价值,被称之为客观价值,汽车光卖铁也值不少钱。

      而一些明星拍广告,不同的明星,广告费用不一样,这是一个不能够用客观价值来衡量,普通人也可以按照明星拍广告的方式来拍,但是市场价格就差距很大,这个时候,个人主观价值会起到很大作用。

      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也被作者用来解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客观价值的观点里,只要生产了,就有价值,这就是计划经济;而客观价值提倡的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人买,那么就是没有价值的,这个诠释了商品经济。

      而商品经济里,对需求的理解也非常简单粗暴,这里有一个需求第一定律:当其他情况不变的时候,只要价格提高,商品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说白了就是低价促进消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拼多多。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给我们普及这个定律的理解。比如出租车,最早的时候,并不是普及在我们身边的,那个时候,只是经常用来接待外宾。虽然不全是说低价促进需求,但是价格的因素,还是在这个那个环境里表现的最明显。

      但是在经济学里,价格它只是一个信使,真正的要看价格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价格本身是在传递一种稀缺的信号,什么东西缺了,那件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升,同理,价格传递的稀缺信息,只会传递给相关的人。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给小狗买过冬的小木屋,这个时候,市场反映出来的是小木屋的价格上涨,但是这个信息只会传递给购买木屋的人,也只有他知道这个市场信息。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经济的讯息,只会出现在一些人手里。

      但是市场也并非都是自由发展,它会收到管制,管制情况之下,价格就会收到控制,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损失最小化的问题。

      这个损失最小化,书中举的例子是一个租金的案例,而我们刚经历过一段房市变动,应该可以更好的理解。之前杭州房子被限制涨价,应该有很多人经历过。但是已经建好的房子,对于卖房子的来说,他要追求一个损失最小化,虽然国家从一些政策上去管制。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些房子他会连带车库一起销售,这个时候,价值200w的房子,假设国家要求160w出售,那么他会给你附加一个40w的车库。

三、价值消耗、规避风险

      前面提到有个人趋向于损失最小化的问题,那就会有一个规避损失风险的方案,经济学里提到比较多的就是保险、债卷和期货。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资也是一种消费,只不过投资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一个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在时间上做的一种平衡,取决于人们追求的未来最大预期。

      对未来的预期,决定着当下我们的很多行为,同样,市场上也会有一些对未来的预期行为,这些行为,就决定着市场经济的一些消费行为。

      最近这类例子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市场对一些热门信息的预判,也会导致整个市场经济,会朝这一方面流动,俗话叫追风口,比如区块链。

      上面说的几个规避风险的行为里,保险是我们比较了解和接触过的,我们这里抛开,谈一下期货。很多人以为,期货其实是一种风险比较高的行为。

      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期货,恰恰是满足人们对确定性需求的存在。总有一些人,他们希望未来无论发生什么变化,他都希望收入和支出是稳定的。比如一些会经常购买生产原料的企业,咖啡店。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自己的咖啡,不要太受咖啡豆价格的影响。这个时候,期货市场告诉他,他可以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以一个固定的价格给他提供咖啡豆,这个时候,对咖啡店来说,这个就是一个稳定合约。

      这样,假设购买咖啡豆的价格是10元,以后无论是涨到15元,还是跌倒8元,对于咖啡店来说,价格都是稳定的,这就是规避风险。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看官和我一样,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不再和以前一样朦胧不清。它其实和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诠释着我们赚钱的秘密,衡量着社会资源的价值流动趋向,也偷偷地告诉我们,市场里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