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做事模式:苍蝇模式和蜜蜂模式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关于苍蝇和蜜蜂的实验:

把六只苍蝇和蜜蜂放在一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在瓶底打转,拼命找到出口,直到它们耗费自身所有的体能和精力——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不断乱撞,在不到两分钟内,最终从瓶的另一端逃逸出。

但当把瓶子放在暗箱中,只开一个小孔透出光亮对准瓶口时,蜜蜂们往往可以更快脱身,而苍蝇却很难找到出口。因为蜜蜂的复眼有更强的向光性,对阳光的敏感和偏执决定它们不肯接近黑暗的地方,哪怕是出口。

图片发自App

从这个实验得出了非常有名的苍蝇模式和蜜蜂模式。

什么是苍蝇模式?

苍蝇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像个“没头苍蝇乱撞”。因此苍蝇模式就代表着不断试错、冒险、即兴发挥、创新,

什么是蜜蜂模式?

蜜蜂平时的工作是“高效”而有条不紊地两点一线。因此蜜蜂模式就代表着理性、逻辑、坚持、目标感,更偏爱逻辑。

实验总结到:“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进一步拓展

适应环境和随机应变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外部世界,一成不变的单向思维和一元模式已经远远无法帮助我们正常自如地应对不确定性。

查理·芒格说:“对于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毕竟现实的世界并不是按照学科分门别类,也并非独立而不重合的构建着单一的规则。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也这样总结:“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自证预言”。在一元或简单的思维模式中,人们更容易扭曲现实。因为我们会自主选择什么样的事物和观点是我们乐于接受和承认的;在这样的思维下,经我们筛选后的观点和认知,最终都是符合我们的思维模型。

最后,就缺失了真正认识世界和了解现实的可能性,人,也就越活越“狭窄”。

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切换使用这两种模式——形成多元思维。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应该先把自己调成苍蝇模式,多了解、多打听、多试探。

找到门路后,再进入蜜蜂模式,坚持在一条路上走下去,遇到瓶颈时再切换回苍蝇模式,以此类推。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模式却刚好相反,一开始就往往开启蜜蜂模式,在对一个领域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盲信盲从。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之后,又因为发现了更好的资源而犹豫不决甚至走回头路,迫不及待地回到苍蝇模式,忙忙碌碌一场,最后都成空。

有效的努力,积累有故事的回忆。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做事模式:苍蝇模式和蜜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