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学习---云访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

N师云访谈6  对话张良老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16晚和小伙伴们再次相聚,共同聆听了张良老师的访谈。

张良老师对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访谈之前,吴虹校长推荐我们观看电影《出路》,我想这两者之间是有什么联系吗?每个人都在寻找出路,找到的就是他们想要的吗?在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徘徊迷茫之时,是谁在无声支持,是谁在灯塔指引?


教育的泉源

井,深则水清。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进一步还说,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那里来的长流水,当然是“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除了知识的储备,学无止境,还要有理念的更新,坚定的信念。教师要不断地扩大你的知识边界,快速学习跨学科知识,而不只是守着一个学科教一辈子。

现今时代,不能单单教授知识,还要全面关注学生。张老师在写《汶川地震168小时》时,采访了汶川地震的亲历者,了解到,为什么极少数人走出废墟,是因为信念。有些人被埋时,境遇不是太糟糕,但却没有等来救援,是他们脆弱的内心先被打败了。这件事,激发了张老师回归教育,想要去探索一种能让孩子面对未来生活各种挑战和困境。

在行走中学习

通过唐晓勇校长,我知道了发生在校园里的项目统整课程,让我感觉太厉害了。今天又聆听到张老师的不一样的游学---发生在校园之外的重整课程。

张老师一个人把高中三年122本教材拆分为26个模块,然后带着孩子们去全国不同地方体验、感受、学习,培养孩子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教会孩子怎样思考,三年之后,这样的学生眼中有光,内心目标明确,面对味蕾更有信心。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由此可知,张老师是一位能力非常强悍的人,也是一位敢想敢干的先行者。他的学生眼界高度、思维方式跟围墙里的大不一样,这是一群能适应未来变化的强者。

张老师的创新之举还在于开创了“爱米云助学”,解放了老师繁琐的日常工作。他说,没有强大的资源与工具的支持,很多美好的教育理念难以持久和深入落地。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技术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甚至可能发生深度学习,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多样性。

U型理论自我定位

张老师定位自己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孩子们天性对什么都好奇,如果不是我走上教师岗位,我的一桶水早变成了一桶死水臭水,是孩子们激发了我对世界的探索,燃起了我久违的好奇心。张老师让我知道了不求结果地去探索,在过程中总有收获,也许答案就在探索的过程之中。

张老师,他愿意用一生的追求去改变教育,让教育变得更美好。他会在不久的未来,结合爱卡的米探索出泉源2.0,让更多的学校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去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探险者没有地图,但心中有一条路。这条路已经走出来了,我辈携手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行走中学习---云访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