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DNS解析的作用是把域名解析成相应的IP地址,根据IP地址决定将报文发给谁。
浏览器开始解析域名,即查找过程.
浏览器自身DNS缓存(缓存一分钟,最大1000条左右)-->
操作系统自身DNS缓存-->
本机host文件映射-->
Windows调用53端口发送UDP请求
本地配置首选DNS服务器--> Root Server获取gTLD Server-->
gTLD Server获取Name Server-->
Name Server获取子Name Server ... -->
Name Server返回IP地址给本机 -->
浏览器缓存结果 -->
结束
准备:服务器启动,监听9999端口
客户端使用操作系统随机分配的端口号(1000~65535)与服务器的IP+端口号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浏览器没有填写端口号默认为80)
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
TCP状态标识:
LISTEN - 侦听来自远方TCP端口的连接请求;
SYN-SENT -在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
SYN-RECEIVED - 在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ESTABLISHED- 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数据可以传送给用户;
FIN-WAIT-1 - 等待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FIN-WAIT-2 - 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
CLOSE-WAIT - 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
CLOSING -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
LAST-ACK - 等待原来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TIME-WAIT -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CLOSED - 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 ack=0 seq=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至此浏览器随机端口与服务器端口的TCP/IP连接建立成功
?:为何TCP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四次
第一次握手: A给B打电话说,你可以听到我说话吗?
第二次握手: B收到了A的信息,然后对A说: 我可以听得到你说话啊,你能听得到我说话吗?
第三次握手: A收到了B的信息,然后说可以的,我要给你发信息啦!
在三次握手之后,A和B都能确定这么一件事: 我说的话,你能听到; 你说的话,我也能听到。 这样,就可以开始正常通信了。
注意: HTTP是基于TCP协议的,所以每次都是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应答,但是TCP还可以给其他应用层提供服务,
即可能A、B在建立链接之后,谁都可能先开始通信。
如果两次,那么B无法确定B的信息A是否能收到,所以如果B先说话,可能后面的A都收不到,会出现问题 。
如果四次,那么就造成了浪费,因为在三次结束之后,就已经可以保证A可以给B发信息,A可以收到B的信息; B可以给A发信息,B可以收到A的信息。
浏览器按照Line,Header,data,的格式封装HTTP请求报文
建立一个Socket对象
把http请求报文转变成byet[]字节
然后调用Socket.Sent()方法经TCP连接把这些数据打包发送到服务器
HTTP协议格式如下:
请求方法 URL 版本
Headers(K-V类型)
请求数据
注:考虑请求数据包大小与实际网络带宽,延迟,网络传输丢包等对并发量影响.
数据经过TCP连接传输过来以后
Coyote HTTP/1.1 Connector监听到请求,
创建 Request 和 Response 对象分别用于和请求端交换数据,创建新线程并传递 Request 和 Response 对象此线程,调用HttpProcesser并分配此socket给HttpProcesser
-->
HttpProcesser执行run方法,调用process方法创建SocketIn/OutputStream对象,解析Http协议的Line,Header,data数据,包装request与response
-->
Connector把该请求交给它所在的Service的Engine来处理,并等待来自Engine的回应
-->
Engine匹配它所拥有的所有虚拟主机Host找到对应的Host
-->
Host匹配它所拥有的所有Context
-->
请求到达DispatcherServlet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作为统一访问点,委托给其他的解析器进行处理,进行全局的流程控制
DispatcherServlet--> 通过getHandler方法,将请求包装为HandlerExecutionChain对象
(包含一个Handler处理器对象、多个HandlerInterceptor拦截器对象);
DispatcherServlet--> 通过getHandlerAdapter方法,确定当前请求处理适配器。
DispatcherServlet--> 通过HandlerExecutionChain.applyPreHandle(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方法,对请求进行intercepter拦截器组的前置处理
DispatcherServlet--> HandlerAdapter.handle处理器功能处理方法的调用,并返回一个ModelAndView对象
HandlerAdapter.handle--> AbstractHandlerMethodAdapter.ModelAndView
--> 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handleInternal-->
.invokeHandlerMethod
返回ModelAndView对象(包含模型数据、逻辑视图名)
处理方法调用
--> ServletInvocableHandlerMethod.invokeAndHandle
.invokeForRequest
.doInvoke
最终getBridgedMethod().invoke(getBean(), args);完成方法调用.
ModelAndView的逻辑视图名——> ViewResolver, ViewResolver将把逻辑视图名解析为具体的View,通过这种策略模式,很容易更换其他视图技术;
View——>渲染,View会根据传进来的Model模型数据进行渲染,此处的Model实际是一个Map数据结构,因此很容易支持其他视图技术;
DispatcherServlet--> 通过HandlerExecutionChain.applyPostHandle(processedRequest, response, mv);方法,对请求进行intercepter拦截器组的后置处理
返回控制权给DispatcherServlet,由DispatcherServlet返回响应给用户
在DispatcherServlet分发到AdapterController后,通过代理执行AdapterController.invokeApi方法,
请求到达invokeApi方法,首先从请求路径中获取channel(请求渠道,用以初步验证请求),module(请求模块),method(请求方法),body(请求内容)映射为方法参数
执行方法前会根据aspect包里面的配置切面,执行环绕通知的ResponseHandlerAspect,对请求结果进行渠道验证,异常包装.
接着执行ApiRecordAspect,对请求进行记录并存入数据库,以便将来查看日志,记录数据包括,请求模块,方法,参数,时间,请求数据,响应数据等.
经切面处理后,请求到达invokeApi方法体,在此方法中:
根据module参数,通过ApplicationContext获取执行目标模块bean
根据method参数,构造Method对象
method.invoke(service, body)通过反射执行module对象的方法.
请求到达service实现类具体方法,根据JwtTokenAspect定义的切点信息,对方法上带有@TokenValidate的方法调用进行Token验证
如果业务方法包含@TokenValidate注解,请求经Token验证后到达service方法体,
如果业务方法不包含@TokenValidate注解,请求经过 method.invoke(service, body)直接到达service方法体,
至此,请求开始执行业务逻辑.
SESSION或STATEMENT作用域级别的缓存,默认是SESSION,BaseExecutor中根据MappedStatement的Id、SQL、
参数值以及rowBound(边界)来构造CacheKey,并使用BaseExccutor中的localCache来维护此缓存。
全局的二级缓存,通过CacheExecutor来实现,其委托TransactionalCacheManager来保存/获取缓存
MyBatis自身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数据源/连接池,在org.apache.ibatis.datasource下。主要实现类是PooledDataSource,包含了最大活动连接数、
最大空闲连接数、最长取出时间(避免某个线程过度占用)、连接不够时的等待时间,虽然简单,却也体现了连接池的一般原理
MyBatis对事务的处理相对简单,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中定义了几种隔离级别,并不支持内嵌事务这样较复杂的场景,
同时由于其是持久层的缘故,所以真正在应用开发中会委托Spring来处理事务实现真正的与开发者隔离。
1. @Autowired
@Autowired是spring自带的注解,通过‘Autowired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 类实现的依赖注入;
@Autowired是根据类型进行自动装配的,如果需要按名称进行装配,则需要配合@Qualifier;
@Autowired有个属性为required,可以配置为false,如果配置为false之后,当没有找到相应bean的时候,系统不会抛错;
@Autowired可以作用在变量、setter方法、构造函数上。
@Autowired可以对成员变量、方法以及构造函数进行注释,而 @Qualifier 的标注对象是成员变量、方法入参、构造函数入参。
1. @Inject
@Inject是JSR330 (Dependency Injection for Java)中的规范,需要导入javax.inject.Inject;实现注入。
@Inject是根据类型进行自动装配的,如果需要按名称进行装配,则需要配合@Named;
@Inject可以作用在变量、setter方法、构造函数上。
@Named("XXX") 中的 XX是 Bean 的名称,所以 @Inject和 @Named结合使用时,自动注入的策略就从 byType 转变成 byName 了。
1. @Resource
@Resource是JSR250规范的实现,需要导入javax.annotation实现注入。
@Resource是根据名称进行自动装配的,一般会指定一个name属性
@Resource可以作用在变量、setter方法上。
@Autowired是spring自带的,@Inject是JSR330规范实现的,@Resource是JSR250规范实现的,需要导入不同的包
@Autowired、@Inject用法基本一样,不同的是@Autowired有一个request属性
@Autowired、@Inject是默认按照类型匹配的,@Resource是按照名称匹配的
@Autowired如果需要按照名称匹配需要和@Qualifier一起使用,@Inject和@Name一起使用
加载驱动,建立连接
创建语句对象
执行SQL语句
处理结果集
关闭连接
MySQL优化
?: 跨磁道存储对存储速度的影响.
索引类型:
B-Tree索引 平衡树
哈希索引 哈希索引只包含哈希值和行指针,而不存储字段值。
无法用于排序,不是按照索引值顺序存储的
不支持部分索引列匹配查找,因为哈希索引是使用索引列的全部内容来计算哈希值得
只支持等值比较查询,包括=、IN()、<=> 不支持范围索引
空间数据索引(RTree) 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全部搜索
B+Tree
度 节点横向扩展
MYISAM 文件数据分开存储
Innodb 聚集索叶子节点包含数据,普通索引需要查找聚集索引(主键索引)
索引种类:
普通索引:查找主键信息-->根据主键查找聚集索引-->拿到值
全文索引: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词,进行搜索
索引合并: 使用多个普通单列索引组合搜索
组合索引:多列值组成一个索引,专门用于组合搜索,其效率大于索引合并
覆盖索引: 搜索的值存在与索引中直接返回,不需要拿到主键信息进行再次查找
主键索引:聚集索引
通过聚集索引可以查到需要查找的数据, 而通过非聚集索引可以查到记录对应的主键值 , 再使用主键的值通过聚集索引查找到需要的数据
索引命中:
1. 前导模糊查询不能利用索引(like '%XX'或者like '%XX%')
2. 如果条件中的or包含非索引字段,即使其中有条件带索引也不会使用
3. 如果估计使用全表扫描要比使用索引快,则不使用索引
4. 如果需要把空值存入索引,方法有二:其一,把NULL值转为一个特定的值。其二,建立一个复合索引
TCP的连接的拆除需要发送四个包,因此称为四次挥手(four-way handshake)。客户端或服务器均可主动发起挥手动作,在socket编程中,任何一方执行close()操作即可产生挥手操作。
(1)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
(2)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4)客户端A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浏览器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HTTP数据,解析line,header,body,按顺序解释HTML文本,所以js一般放在body的最后一行,防止Dom未加载完成时,js初始化对dom操作而报错
单实例单应用 (一个tomcat 一个web应用) 缺点:浪费资源
单实例多应用 (一个tomcat多个应用) 缺点:升级一个应用要挂掉整个Tomcat,维护麻烦
多实例单应用 (多个tomcat都部署一个应用) 缺点:某个应用升级失败会导致用户访问到不同的版本实例 nignx反向代理-->服务器安装OpenSSL模块实现Https协议
多实例多应用 (多个tomcat部署多个不同的应用)
本项目使用内置Tomcat,通过application.yml的server进行Tomcat相关配置
配置名称 描述
server.tomcat.internalProxies 正则表达式匹配可信IP地址。
server.tomcat.protocolHeader 保持传入协议的报头,通常称为X-Forwarded-Proto
server.tomcat.protocolHeaderHttpsValue 协议值,指明是否开启SSL支持
server.tomcat.portHeader 用于重写原始端口值的HTTP报头的名称X-Forwarded-Port
server.tomcat.remoteIpHeader 提取远程IP的HTTP报头的名称。例如,`X-FORWARDED-FOR`
server.tomcat.basedir Tomcat的基本目录。如果未指定,则使用临时目录
server.tomcat.backgroundProcessorDelay
server.tomcat.maxThreads 最大工作线程数
server.tomcat.minSpareThreads 最小工作线程数
server.tmocat.maxHttpHeaderSize HTTP消息报头的最大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server.tomcat.redirectContextRoot 是否将请求context重定向到其他PATH
server.tomcat.useRelativeRedirects
server.tomcat.uriEncoding 用于解码URI的字符编码
server.tomcat.maxConnections 最大socket连接到tomcat的连接数
server.tomcat.acceptCount 当前连接数超过maxConnections的时候,还可接受的连接数,即tcp的完全连接队列(accept队列)的大小.
TomcatWebServerFactoryCustomizer类实现了WebServerFactoryCustomizer-->实现了WebServerFactoryCustomizer
在TomcatWebServerFactoryCustomizer中进行了一系列的application.yml中Tomcat属性配置到程序配置的转化过程
v
1. 开发者工具 `Devtools` 全局配置参数;
2. 单元测试上的 `@TestPropertySource` 注解指定的参数;
3. 单元测试上的 `@SpringBootTest` 注解指定的参数;
4. 命令行指定的参数,如 `java -jar springboot.jar --name="Java"`;
5. 命令行中的 `SPRING_APPLICATION_JSONJSON` 指定参数, 如 `java -Dspring.application.json='{"name":"Java"}' -jar springboot.jar`
6. `ServletConfig` 初始化参数;
7. `ServletContext` 初始化参数;
8. JNDI参数(如 `java:comp/env/spring.application.json`)
9. Java系统参数(来源:`System.getProperties()`)
10. 操作系统环境变量参数;
11. `RandomValuePropertySource` 随机数,仅匹配:`ramdom.*`;
12. JAR包外面的配置文件参数(`application-{profile}.properties(YAML)`)
13. JAR包里面的配置文件参数(`application-{profile}.properties(YAML)`)
14. JAR包外面的配置文件参数(`application.properties(YAML)`)
15. JAR包里面的配置文件参数(`application.properties(YAML)`)
16. `@Configuration`配置文件上 `@PropertySource` 注解加载的参数;
17. 默认参数(通过 `SpringApplication.setDefaultProperties` 指定)
数字小的优先级越高,即数字小的会覆盖数字大的参数值
@responseBody注解的使用
1、
@responseBody注解的作用是将controller的方法返回的对象通过适当的转换器转换为指定的格式之后,写入到response对象的body区,通常用来返回JSON数据或者是XML
数据,需要注意的呢,在使用此注解之后不会再走试图处理器,而是直接将数据写入到输入流中,他的效果等同于通过response对象输出指定格式的数据。
@RequestMapping("/login")
@ResponseBody
public User login(User user){
return user;
}
User字段:userName pwd
那么在前台接收到的数据为:'{"userName":"xxx","pwd":"xxx"}'
效果等同于如下代码:
@RequestMapping("/login")
public void login(User user,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response.getWriter.write(JSONObject.fromObject(user).toSt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