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 善行 致远—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英语研讨会学习心得

  2021 年 4 月 8日至9日,有幸参加“第六届 ‘粤港澳大湾区’ 基于学科育人的小学英语听说与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国内外英语教育专家、名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学科育人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创新。一天半的时间里,聆听到鲁子问教授关于《学科育人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建议》主题讲座,付春敏老师《学科育人背景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程化实践建构》讲座,观摩和研讨了关于教材与资源整合的创新教学的五节课例,分别是《Talk about China with Oxford Level 1A Module 4》,《Let's go to Chengdu》,《Amy’s dream in China》,《A toothless tiger》以及《Welcome to Xiguan》。回顾这次培训,可谓捆载而归。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上还存在很多的疑惑,但是所幸在前进的路上,能得到优秀前辈的指引、建议,相信定能从“模糊”走向“清晰”。


一、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在《学科育人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建议》主题讲座上,鲁子问教授先分析了两个案例,通过案例指出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核心价值是教书以育人。目前人格自信欠缺,即人格不自信,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想要通过英语学习达到育人,教会学生规避语言学习的风险,教师要把握好跨文化教育的学科优势。英语学科的跨文化素养教育以英语语言素养为基础,以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跨文化情感态度价值为目的。

  这让我想起目前一普遍现象,对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在英语表达方面总是表现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其实这也就是鲁教授提到的人格自信欠缺,那么对于自信的建立,我也做了一个尝试,每节课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每周邀请四位学生在课前五分钟里进行绘本分享。这个尝试旨在让不自信的学生有舞台有机会去表达,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我能经常收到这样的反馈“老师,我可以再报名吗?”“什么时候可以再做故事分享?”看到这样的反馈,我是欣喜的。正如鲁教授所言,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让学生可以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恐惧不抗拒。

二、英语与跨文化认知

  认知教育是指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身体活动,及各种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记忆、理解、分析、表达,拓展、深化和整合各领域与学习层次,并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鲁子问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都离不开英语。英语能够促进中国对世界的跨文化认知、同时也能促进世界对中国的跨文化认知,因此英语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的使命。在未来,跨文化教育将成为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

  跨文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积极的跨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的开放心态是人类的生理需求,更应该成为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鲁教授指出,根据跨文化教育内容的显性或隐性特征,确定跨文化教育的最近发展区,开展相应的跨文化事实、方法、价值、情感等教学活动。


  很久之前瞻阅过鲁教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跨文化素养是当代学生素养的基本内涵,包含国际理解力和人文素养,这也凝练成外语教育的基本的内涵,就是跨文化素养。文化发展的途径,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有效的和建设性的。首先它应该是有效的,你说的别人要听得懂;第二个是建设性,人类跨文化的传播应该推动跨文化的核心交往与积极发展,这个目的是社会性的目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记忆单词,完成课后练习,并没有让学生去理解不同 文化的背景知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一种文化的重要工具。当今社会,文化交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包容性和认同感。

三、课例研讨

  东莞市骨干教师卢巧儿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绝伦的听说示范课。整节课通过建构、重构、创造性重构来设计。课文围绕Kan, Shanshan在哈尔滨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卢老师的课堂中,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包含图文匹配,模仿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付春敏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分别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伊始,学生通过看图猜测城市的环节中,并没有正确猜出本课谈及的城市“哈尔滨”。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回忆此环节,总结出没有猜对的原因。教师在课件上可以补充真实的生活图片,让学生可以辨识真实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在谈及哈尔滨时,在地图上标出城市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对城市的地理位置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付老师还提到要用事实来佐证观点。绘本当中提及的哈尔滨气候寒冷,教师可以提供数据,通过数据佐证观点。

  最后,付老师指出教师要提供真实的资源,真实的图片,比如说在真实情境中当地人们面对气候寒冷采取的具体措施,来唤醒学生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印象和认知。

  除了卢老师之外,会上还有来自安徽、四川和广东三个省份的名师也给我们呈现了5节异彩纷呈的课例。几位老师在课上,整合了多样的学习资源;活动设计缜密,层层递进;借助各种道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小组讨论,升华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路径,只有实践才能使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思 善行 致远—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英语研讨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