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的开放”读《次第花开)


在大雪纷飞中煮一壶好茶,读一本好书,该是人生一大乐事。江南冬日无雪,常阴雨霏霏,偶尔一个大晴天。而我借由一本书远离了外在的阴晴雨雪,在一片纯白的世界里,循着一个人的脚印而去。

他告诉我们一种止息世间烦恼的方法,日日纠缠着我们的烦恼原本是可以止息的。希阿荣博堪布的力作《次第花开》正是一味揭示这一藏族人精神愉悦秘密的良方。

去过藏地的人,一定对那里一览无际的阳光、草场,梦一般美丽的湖泊,连绵起伏的山峦,奔涌不息的大河印象深刻,对那里仍保有着的原始自然风光叹为观止。而给于那些远道而来的汉族人更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人们由内而外散发的喜乐。一个破烂的小屋门前围坐着一家子,老人手中不停地转动着转经筒,满面慈悲祥和;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眼神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明亮;女子们谦卑柔和,在人前略带羞涩,黝黑的皮肤也掩盖不了善良柔和的气息。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众多的艺术家、作家会以藏地为题材,似乎那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我想那是纯净心灵的召唤,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本质在熠熠发光。

通过希阿荣博堪布的这本《次第花开》,我们进入藏族人的心灵,经由这位精神修持者的引领,探寻由内而外开放的心灵之花。

初读这部书中的文字,惊异地发现由心灵深处而流露出的文字超越着民族、地域的界限,如娟娟细流,自然而然地流淌,而我们干涸的心灵是如此渴望这智慧言语的滋养,全然地进入了堪布无私的、慈悲的胸怀。

全书以“珍宝人生”开端,从作者自身生病中的体会开始说起,到生而为人的痛苦,揭示出“无常”才是这个现象世界的本质,既而讲到“无我”、“因果”,而最吸引我的是堪布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那就是通过修持菩提心,逐渐摆脱生生死死的因果循环,“初学者不具备无我的见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修到一定时候就会悟空性了。”这让烦恼不断的我们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而通过“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就有可能“转烦恼为菩提”,果真是一味在生活中修行的良药啊。

对于当时初次读到这本书的我来说,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我惋惜着这本2011年出版的书,2016年才被我读到,而又庆幸着我到底是读到了,而有多少人仍像几年前的我一般,在黑暗中摸索呢!

了解到一切都具有痛苦的本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认知。因为在此之前,在从小到大的经历中,我们通过一切努力只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当那些人生的变故、无奈、伤害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首先的反应是抗拒,而正是这样的抗拒,反倒让我们被痛苦带走了。

堪布智慧地教导我们认识世界本来就是迁变无常的,而这后面更深一步的智慧是“无我”。对于在现代社会中饱受训练的我们来说,理解“无我”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段路途,那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对因果的了知,让自己和他人少受伤害。我们开始停止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抗拒,而安住下来,单纯地去体验痛苦,以己之苦了知他人之苦,并逐步去寻找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

年轻时的堪布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踏上了修行之路。在后来读到的《喜乐的曼达拉》一书中,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一位青年修行者成长为一位圣者、一位导师的路途。而这看似艰辛的路途在我看来却充满了温馨,一串雪地上延申的脚印,是那么踏实、坚韧、温暖。

记得在一次《次第花开》读书会上人们纷纷表达着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几乎都是从直面一段痛苦的经历有关。

一位企业家谈到了自己创业的失败,一位女士谈到了突如其来的疾病对自己的打击;一位年轻人说出了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强迫症”;一位看上去温文尔雅的“海归”谈起了自己曾经抑郁了的日子……当大家敞开心扉倾诉着痛苦的时候,空气中却流动起一种温暖的慈悲。因为我们的痛苦是如此的相似,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着他人的,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之间深深的连接。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经历,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要是自己能力足够,一切都摆得平,就不会痛苦,如果你这样想,毫无疑问,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感到分外压抑、焦虑和不公平。”这样的句子像细雨一点一滴洒落在干涸的心田上。了知人生苦、空、无常并且接受它,就像是一个转机,而我们的心灵也有了一次超越痛苦,从痛苦中解脱的机会。

现代都市生活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同时也衍生出种种的社会、心理问题。比如人们听到“自闭症”、“忧郁症”、“老年痴呆症”这一类的词多了,而堪布在书中说:“第一次听说抑郁症时,汉族弟子们给我解释了很长时间我才明白。在藏地,我从来没听说过谁有抑郁症和谁为此而自杀。”我们能够想起的是他们鲜花一样绽放的笑容。即便是遭遇人生变故,人们也大多能泰然处之,并通过念经、祈祷而化解着身心的病痛。

明白了痛苦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我们从抗拒走向了接纳生活中的种种好的、不好的,通过现象去了知背后的无常。而堪布又进一步告诉我们获得“安乐”的方法,那就是放下执着。

“放下”是一个被现代人用烂了的词,人们有种种形式上的“放下”,比如参加各种短期的灵修,或者是“闭关”。而这些却并非“放下”真正的内涵。真正的放下来自对万事万物没有恒常自性、本质为“空性”的一种了知,它是一种甚深的智慧。

堪布书的第二章中为我们指出了“痛苦消失就是安乐”。这让我恍然领悟到:现代人所说的快乐往往不是来自内心,而来自外在的刺激,人们把外在的刺激满足当作了安乐,而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干涸。“把快乐寄托在向外弛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回到藏地。曾经的玉树地震犹在眼前,这一次堪布又智慧地为我们以举例的方式揭示了苦、空、无常、无我和因果的规律。

有一个小片段打动着我:“帐篷医院里,年轻的母亲用藏袍兜着一岁大的女儿,见有人向孩子表示友好,她转过身让小孩离问候的人更近一些。由于语言不通,她只回头轻轻地笑,而她的丈夫在刚才的地震中去世了。”多美好的笑容,多柔和的心灵。我不禁想起,每到秋冬会有人向藏地捐献衣物,当藏族人珍惜地接过那些我们用不上的,多余的物品,到底是我们在布施,还是淳朴的他们在教会我们珍惜和感恩呢?!

要直面世界的真相,有一件事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死亡”,而在《次第花开》中堪布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直面,我们发现在勇敢地面对之后,一些非本质的问题自然脱落,而我们更加明白了要怎样地善用此生才更加有意义。

我相信以智慧写就的文字,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但都具有非凡的价值。《次第花开》正是一部这样的著作,对于刚刚步入精神修持的人来说,它是一部有益的引导;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实修的手册;对于深入经藏的人来说它是需要一再返回的初心。

而不论是对于“善护口业”这样的小心提醒,还是对于“开悟”云淡风轻的开示,无不彰显着堪布深海般广阔的心灵和缜密的修为。

“走出修行的误区”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脱轮回烦恼的“道”,而“冬日札记”却以平实的修行人的日常告诉我们这条道是如何地需要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随着笔墨地深入,我们的视野也在堪布引领下越来越开阔,那是完全弃绝了世间名利毁誉而又深沉广阔的生命,它吸引着我们想要像他那样,拥有不一般的一生,把每一时每一刻都投入给更多人的带来安乐的事业中,成为“无尽藏”。

从迷茫到觉醒再到无私地利他,我们的人生就此转变了,像一朵月光下的睡莲,由内而外地开放。

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谨以此文献给《次第花开》的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感恩您!也愿一切众生获得究竟与暂时的安乐!

                    下午百合于沪上2020.01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内而外的开放”读《次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