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000,节选《杀死一只知更鸟》:当你格局不够,就容易看不惯别人

作者 | 夏意阑姗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1992年,从纽约到波士顿的一趟列车上,教授托马斯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透过雾气迷蒙的镜片,他察觉到身旁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正值洛杉矶发生暴乱,二人不约而同聊起了美国的种族偏见。

老人告诉托马斯,他是出生于南方的白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

读书时,他从未与黑人结伴上学;工作后,也不曾与黑人坐在一起用餐,

甚至去便利店买东西,他也总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收银员自己去拿,好避免有任何肢体接触。

不曾想,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眼。

一夜之间坠入无尽的黑暗,令他烦闷颓丧,而最让他苦恼的竟还是“担忧对方是不是黑人”。

在心理师的开导下,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冀。

这位心理师也成了他最信赖的人,他什么都告诉对方,包括对黑人的偏见。

有一天,心理师突然坦白自己是黑人。

老人释然地说:

“我并未惊慌,而是坦然接受了。此刻,我才发现其实我早已放下了偏见。他是好人,不是坏人,至于肤色,于我已毫无意义。”

当列车到达波士顿站,老人说太太在月台上等他。

远远望去,两人深情相拥。

托马斯惊讶地发现,老人怀里的竟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

这个故事里,盲者反倒是幸运的,当他必须用心去丈量世界,那些偏见、固执和狭隘反而会被丢弃。

可现实是,太多人会因为种族和肤色,对一些人持有偏见,甚至产生仇恨,即便对方并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

正如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被污蔑致死的黑人汤姆、被传为幽灵的怪人拉德利、住在林子里贫穷的坎宁安人……

偏见带来的恶意,往往来得毫无缘由,也正因为不了解,才使人饱受折磨。

就像作者哈珀·李说的:“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46/1000,节选《杀死一只知更鸟》:当你格局不够,就容易看不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