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整理《适应,要不要跨出“舒适区”》

主持人:窦文涛

嘉宾:何冰 梁文道 许子东    

这集感觉几乎成了何冰的专访,旁边坐着三个迷弟,许老师见缝插针还要讨论一下电视剧情,真的很好笑了。  

这一集我收获特别多,特意整理了笔记。 


人做出一个动作,就会产生这个情绪,好的演员杜绝情绪,表演情绪化是很可怕的。演戏是不可以激动的,久而久之会靠在这个情绪上。演戏演的不是情绪,是行为,是动作。人在生活中,即使有情绪,第一件事是控制情绪,而不是释放情绪。现在流眼泪是审美的最高标准。部分电视剧噪音极大,哭爹喊娘,男的嚷嚷女的哭。一些节目,观众报名来哭,上下一台戏。国外的不会这样,他们是,“有话要说”。

生活在今天,心理学上有一个舒适区的概念,你喜欢的审美,你喜欢的生活方式,你喜欢的这种调调,在今天这么多幺蛾子出来的这种时代风貌下,何以自处呢?

工作中最喜欢的一个,是电影《十二公民》,从工作到结果,除了收入不好,符合我所有对这个职业的那个想象。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基本上耗掉了所有人的心力,在做一个不太好的事情。所有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剧本不好,演员没准备好,服化道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大家就熬时间,是这么一个伤耗性极大的工作。因为我没有经历什么准备好的,但《十二公民》是准备好的。我就认为,所有的事情,你看什么叫痛苦,就是打无准备之仗。谁也不希望结果坏吧,但一场仗没准备好,一个战士枪也没有,子弹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就冲上去了。鞋带也没系紧就冲上去了,你能不恐惧吗,你怎么可能不发脾气呢?这个矛盾就转化了。大多数矛盾是自己没准备好和别人发火。当大家都准备好这件事,言之有物,我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大家都奔好去了嘛,能避免很多问题。

你觉得我们会不会被时代抛弃?

有这个焦虑吧,觉得自己终究会被时代抛弃。这一天已经看见了,马上就来了。演戏呢,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扛不过大势。80年代是老老实实讲故事。但以后不会继续往下。

你会不会为了你不想干的事,但为了谋生,为了演戏,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你也就妥协?有的人永不妥协,我跟我的真善美了,很多乌烟瘴气我就不跟了,有一种离世的感觉。

我会不屈不挠地工作,演员是我自己的职业,我的热爱,不能放弃。其实很多都拧巴,剧本啊什么都不喜欢。时代现在在变化,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荣辱观也在变化,过去觉得害臊的事情,现在很光荣。整个的一个文化气氛问题是,大家是否都在一个礼貌和欣赏的情绪中。每个人都是有灵魂,内心的。如果今天是作秀,谁都不傻,谁都能感觉到这个作者,如果是真诚的,礼貌的,大家不会孤单,否则没有办法。隔着一个荧屏,温度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气息没了。


今天去做很多事要经历一番挣扎,能不能呆在舒适区不出去?

如果呆在舒适区里,你的舒适区就会逐渐减少,你最后就会把自己退化成一个婴儿的状态。因为不进则退,太宠着自己。

危险意味着进步。50岁了,可以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了。丢人就丢呗。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自己的片面而已。伟大的作家尚且如此,我算什么。我来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演完美的,我是来经历的,那么经历过也许就会有进步。就干点自己没干过的事情。放大胆。

关于工作,雕塑家罗丹说过,什么是艺术?工作,只有工作,从你早上起来,一直工作到晚上睡着,没有什么作品,没有什么名声,没有什么艺术,只是不停地工作,只要你一直在工作。

冒险突破已经有的习惯,甚至是创作的风格、路线、文字和艺术。有个名词是晚期风格,指的是大艺术家晚年会出现很古怪的作品,和壮年完全不同,很挣扎,是为了突破以前的东西。

如何分辨什么叫做坚持原则,什么是不离开舒适区?假如说我不做某件事,是因为我有一套价值观的判断,我觉得不能这么做呢?两者的区分是不是很模糊呢?

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是不沾电视剧的。吕齐,没有人知道他在舞台上有多光彩,我们能记住的只是《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那个老编辑,他因为拍了这个为人所知。朱旭老师的《哗变》《芭巴拉少校》简直太好了,你们没有看过,但你们知道《变脸》。这就是危险区,我们恰恰是通过他们不齿的危险区,给他们带来结果。董行佶,有据可查的只有一部《廖仲恺》,除了《骆驼祥子》的配音。这都是新传媒,都跟舞台没有关系。

也许去到危险区,才见手艺。开拓舒适区的边界,击倒对手的那一拳,经常是你不擅长的左手打出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圆桌派整理《适应,要不要跨出“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