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引领阅读的阅读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整本书阅读,随着部编教材的推行,将语文课标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用整本书的阅读推荐落实。怎样真正使学生成为阅读者?最直接的方法是:和学生一块阅读。要成为阅读者,必须自身实践,学生必须从一本本书的阅读中获得体验,阅读是第一位的。老师的引导不可缺少。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掌握理论,《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就在这样的需要下,进入我的阅读视线。

这本书的阅读,浏览与细读相结合。浏览看结构,五个版块:整本书阅读的课标解读、策略建构、指导方案、教学设计、评价工具。看这个板块,都是切合实际的,当然我要根据这些关键词,梳理以下自己已知的,便于阅读中吸收未知的,丰富自己的既有认知。

一、对课标各学段的阅读数量,为什么定这数据?背后的学理,没有深究过,只简单视为学生年龄特点所致。书中的文字,就丰富了我的认知不足:第一学段,在“学习阅读”阶段,孩子由读图到图文结合的过渡,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以字为意义单位的阅读,由字逐渐关注到词。第二阶段是“由阅读学会学习”阶段,默读的速度至少比指读、唇读、朗读速度快一倍,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关注的是词、词组,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第三阶段,稳定地以词组为意义单位的阅读,向以句子为意义单位的阅读发展,阅读量是100万字,阅读指导着力于学生“整句阅读”的情况,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目的,不断积累阅读经验,逐渐形成自觉追求高效阅读的意识。

    “阅读的效率还与注意力稳定、持久;阅读习惯、阅读行为的调整等有关系。”这段话印证了阅读的坚持,阅读习惯、阅读行为的关注,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的视野,课标第三学段要求“扩展阅读面”,阅读面,就是“阅读视野”。我理解的阅读视野,与阅读者的知识、年龄、生活的环境、父母的喜好密切相关。作者阐述的阅读视野的内容领域可分文化、科学、历史,尤其人物传记、艺术、哲学。就是阅读书目的范畴。

    阅读品味的发展提高,需要关注阅读对象、阅读动机和阅读收获。阅读对象,选择经典,用经典帮助学生建立选择标准。选择书目的基本原则:1.挑战性;2.阅读取向的多元性,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姿态的呈现及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适应能力。其中“阅读姿态的呈现”是我读到的新观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取向,是养成学生“鉴赏者——别人的作品当自己的东西来感受”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日本是养成学生“解读者——将别人的东西当作别人的东西去理解”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3.阅读价值的确定性。

      整本书阅读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笔记的形式激励阅读成果、总结阅读经验、分析阅读失败的原因,借助反思建构元认知知识,自觉分析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成为更加理智的阅读者。“元认知”是心理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菲拉维尔提出。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教师要掌握文艺理论。梳理整体艺术构架教学要更加关注整体梳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每天坚持阅读;形成讨论环境;分享阅读经验。

      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基础、底蕴和情怀需要积淀,积淀需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散点式、碎片化、拼接型的阅读却在不断切割、打断、搅动学生的阅读状态。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推动认识过程的逐渐完善、促进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承载综合能力的进阶发展。

二、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建构

学校教育背景下的阅读目的是多样的融合:为获得乐趣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

为语文学习而阅读。阅读策略不是教出来的,是阅读过程中自主建构的。以国际上普遍讨论

的达成阅读理解的策略、实现阅读监控的策略、积极阅读者使用的策略为参考,梳理以下五

个策略: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跨界阅读、经典重读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阅读策略:猜测、提问、阅读速度、推断、概括、复述、联结、重

读、释义、文本结构、图像化……

成熟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认知过程:整合、运用——组织、识别——精加工——

监控、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阅读新观点:五个过程-选书、预热、通读、研读、展示

观五个过程,选书一般依据学生年龄、接收程度、选择正版书。

预热其实也是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期待,鼓励阅读,从中获得体验、快乐,培养

阅读生活。方法就是我们拿到一本书通常的阅读方法:读序跋、浏览目录,其中介绍的

用OPVl分析阅读价值是最大的阅读收获,它是“观察者、目的、价值、局限”英文首

字母,是思维工具。

通读阅读计划辅助的自主通读。1.阅读计划辅助的自主通读;2.阅读任务督促的顺序通

读;3.阅读活动引领的整体诵读。

例子:《小王子》统整性通读活动:1.插图排队。将书中的插图做成卡片,让学生

排排队,帮助他们回忆主题情节发展。2.阅读路标。让学生为其他同学设计阅读路标,

标画清楚小王子走过的地方。3.人物名片。设计人物简介卡,请学生为书中的人物制作

名片,帮助他们重读不同人物的相关情节,对人物形成初步印象。4.心情卡片。设计小

王子心情色彩卡,让学生根据小王子心情的变化给不同阶段的心情涂色,帮助学生在看

到事实的基础上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5.故事摘要。用故事图式的基本要素呈现小王

子中的故事,张贴在班级文化墙。

教师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不能只靠监督和测评,而要依托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要避

免课时化话,但课程化是必要的,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内容、过程和评价都需要站在课

程的角度分析并确定。

研读,推进阅读的深度。小学阶段选定研读任务之后,老师还需要关注活动设计,

同等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展示,做一点实在的产品。

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目的:借助课堂教学的帮助探索不同类型书目的阅读门径,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盲区”并树立关注意识,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与深化个人体验,在对话交流中分享阅读经验,实现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组织形式:读书会、工作坊和研究会。

        整本书阅读读书会

组织整本书阅读读书会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选择能够建立关联的讨论主题。读书会预先设定的主题,主题的作用体现为将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成果联结起来,建立关联有三个基本维度:不同书目之间的关联,书中内容和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关联,书中内容和学生所处世界的关联。

2、关注学生阅读经验的总结提炼。教师要关注相对合理、成熟的阅读经验。读书会是一个人际交往中心,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被触动、被激发,在表达与聆听中超越表层交流,实现深度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

      班级读书会是为了相互聆听;是为了互为学伴;是为了“去中心化”。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读书会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为选择与推进,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交流、激发与促进作用的阅读成果与阅读经验,推进学生在互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

3、立足认知水平确定阅读生长点

    读书会的教学目标定位要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节点契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水平。

        工作坊、研究会,更适合初、高中运用。

        阅读评价工具,其中也有很多研究的话题,个人赞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检测手段,检测指向的三个维度认知、表达、运用,规范表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说到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位引领阅读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