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25

【课程原句】

1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注:“觌”通“覿”,《论语集释》中为繁体字“覿”,本课程保留简体字。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原 句 译 文

10.3 鲁君派孔子去接待外邦的使臣,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随之前后摆动,一切都显得很得体。快步走向前时,也是小心翼翼的样子。送宾客离开后,他一定向国君汇报说:“客人已经确定离开了。”

10.4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但也还是小心翼翼的。等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10.5 孔子出使他国,拿着玉圭行聘问礼时,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那块玉圭一样。向上举圭时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敬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10.6 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红色和紫色不用来做平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一定是套在外面。黑色的衣配羔羊皮袍,白色的衣配小鹿皮袍,黄色的衣配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袄比较长,可是右边的袖子要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是人身长的一倍半。用厚厚的狐貉皮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不是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一定要经过裁剪。羊羔皮袍和黑色礼帽都不能穿戴着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上朝的礼服去朝贺。

我的感悟:

10.3 这则讲孔子接待外宾时的礼节。马上容貌警醒,振作精神,小步跑过去,向左右的人作揖,准备去迎接,接待外宾回来后,一定回来给国君复命说“宾不顾也”。可见孔子办事非常的谨慎严谨。这样的礼节我们现代人也可以学习,如果你代表公司接待合作伙伴或者有其他有重要商务合作的客人,在完成当天的行程后,你需要送客人离开。到了这一步,你可能会松口气,但是孔子却提醒你一定要确认“宾不顾矣”。什么叫“宾不顾矣”?即送客人到电梯口,电梯门关上还不能离开,必须看到数字变动才可以;如果是送客人上车,一定要确认车子开出自己视线可见范围之后才能转身离开。注意这样的小细节,不仅可以避免一些小尴尬,更能向客人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和尊敬。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送客人的时候,等着客人走了之后,脚步慢一些往回走,都是对客人的诚意和尊敬。

10.4 这一则主要记载了孔子的日常行为举止,从“立不中门,行不履阈”或“屏气似不息”等等细节里,我们就能看出孔子上朝时毕恭毕敬、守礼的程度。行动胜于言语,嘴上光说是没用的,有时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开启别人对自己印象的最好“开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行动是最好的体现。只有行动才有价值。

10.5 这则内容告诉我们,在一些私下的场合,孔子是很会活跃气氛,让人觉得轻松愉快的。什么场合就能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这无疑是修为的体现。如何拿捏好那个度,走上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体会。

10.6 这则让我了解到孔子在颜色搭配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虽然我们提倡看重他人的内涵,而不要太在意其外表。但穿衣着装这件事,一定程度也能反应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审美标准等等,我们也不能太过不修边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对孔子不同季节或场合的着装、面料与颜色的搭配有一定的了解。两千多年前的穿衣时尚,由此可见一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