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说史 | 晚清士大夫笔下的“自行车”

读书说史 | 晚清士大夫笔下的“自行车”

01 

时下,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

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到哪儿随时都可以启动。


02 

方便我们生活的自行车,在上个世纪,曾是我们的重要交通工具。

也是很多地方的结婚的聘礼之一。

“三转一响”流行了十几年。


03 

1866年,大清帝国第一次派遣使团奔赴欧洲。

在欧洲,他们遇到了刚刚发明的自行车。

斌椿在《乘槎笔记》里记载:

有木马形长三尺许,两耳有转轴。人跨马,手转其耳,机关自动,即驰行不已。殆亦木牛流马之遗意欤。有木马形长三尺许,两耳有转轴。人跨马,手转其耳,机关自动,即驰行不已。殆亦木牛流马之遗意欤。

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新事物,变成了我们科技文化中的“木牛流马”了。


这是一张19世纪欧洲的自行车。


04

两年后的1868年,自行车已经在上海颇为普及了。

迄今为止,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最早证据是1868年11月24日出版的《上海新报》:

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想见者多矣。询之外国人,据云,外国地方马路平坦之极,有一人乘此车与马赛之,经六点钟时候,行一百三十五里之遥,车迟到半点钟功夫。因有逆风,所以后到,若非逆风,力过于马也。又闻外国水陆军营新报云,现在兵丁欲与兵官商量,皆作此车以代行路之力而养其兵之锐,且免背负行囊器械之劳,到战场,车弃一旁,兵有养息之力,易于前进,诚良法也。即中国行长路,客商尽可购而用之,无不便当矣。

参考:徐涛,《踏车而飞:自行车与中国骑车人(1868-1949 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说史 | 晚清士大夫笔下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