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微综艺《新鲜陪伴记》开播了,许多爸妈看后不禁泪崩,同时还引发了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集体点赞。
在这档综艺里,陈赫、黄圣依、孙艺洲、刘璇四位明星爸妈悉数登场,他们要完成新鲜陪伴任务挑战,show出了四位明星爸妈的“亲子陪伴全攻略”。
人生很长,也不过900个月,我们能陪伴孩子多久?
这是节目组预告片里发出的疑问引人深思。
这道题算出来不难,但是当你得出答案的时候,结果会让你揪心。
不信,你可以试着“掐指一算”。
01陪伴游离于理想与现实
曾经有这么话题:“关于孩子:陪伴和金钱,你选择哪一个?”
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金钱”,并且大多数人总说,若非忙碌,岂会离开?
在我的身边也遇到过给出同样答案的父母,“一切都为了孩子”看起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答案,
“如果我们不工作的话,就没钱养你们啊。”
这句话是社会的影子,也映射出许多问题家庭。
如今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陪伴缺失的现象,而孩子们所需要是高质量的陪伴,这不仅需要家长在时间上的支持,还需要陪伴质量上的提高,两者都不可或缺。
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陪伴就是陪孩子玩,孩子玩高兴了或是待在孩子身边,就是陪好了。可是往往,父母就陪在孩子身边,却造成了“陪伴缺失”,这种是质量上的缺失。
很多父母虽然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甚至辞去工作,在家全职带孩子、督促孩子,可孩子却越来越抗拒父母,根本不喜欢父母陪在旁边。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表示自己工作很忙,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去陪伴孩子,那么也就更谈不上高质量的陪伴了,这种是时间上的缺失。这种现象如今也变得愈加普遍。
02错过孩子的青春,你还要继续错过吗
去年热播综艺《少年说》里,许多孩子站在台上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愿望,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
有一个男孩,在他小时候妈妈就独自去广州创业,男孩很感激妈妈给他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他更渴望的是妈妈的陪伴。
他对妈妈说:从我的童年开始,你就很少陪我了,有时候,我很羡慕别人的妈妈可以管着他们,陪伴他们,而妈妈你从来都是一句:儿子,你是男子汉了,自己可以做到的。妈,我不需要这些遥远的助威,只需要你的陪伴!
此时妈妈已经泣不成声。
儿子接着说:你错过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很快,我就要有自己的人生了,妈,你还要继续错过吗?
妈妈哽咽着说:从小妈妈就希望你独立,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可能妈妈太自私了,把太多的时间放到追寻自己的梦想里去了,很少去陪伴你。刚刚听你说完,妈妈恨不得可以马上回到过去,好好疼你,补回所有的缺憾,儿子,妈妈承诺你,一定加倍弥补缺席过你的。
如今很多父母多希望有一台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去弥补这些缺憾。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重来。
03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真的“用心”
那么该怎么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高质量的陪伴需要你全情的投入。
这一点也就是指父母不能以“陪孩子的名义,却一直做着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无论是在家或者在外面例如逛商场、跑步等情况下,都是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但是却做着自己的事情,并且认为孩子应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了。
其实不然,人在而心不在。有时候,这样的一种“陪伴”是毫无意义的。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有时也会希望父母也能陪他们玩一会儿,而不是当孩子提出请求时候,父母碍于面子或者不肯抽出时间,而是直接说“你自己玩会吧”,这样斩钉截铁的拒绝。
这会直接的打击到孩子的热情,等到了孩子青春期甚至往后,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走不进孩子的生活。
因此,父母应该在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陪孩子之中,而不是自己在一旁玩手机、看电视亦或是做其他的自己的事情。
当父母实在很忙的时候,这时您应该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固定的亲子时间。并且约定好的一定要做到。这样孩子也能从父母身上学到诚信的品质。
其次,陪伴的过程不是一味地监督、看管。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小的时候太脆弱,怕孩子摔着、碰着、磕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于是紧跟在旁边不断提醒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有了学业或是升学压力后,父母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习,更是围着孩子转,并且有意无意讲自己赚钱多辛苦,工作压力多大,还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见到孩子犯错,常常会责备孩子,“我为了做了一切,你怎么还那样做?”
他们以为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孩子的压力没有随着你的陪伴有所减轻放松,而是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过度关注和压力。以至于一旦他没有做好的时候会认为自己都有责任,最终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内疚和负罪感。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改变陪伴的方法,不断扩展孩子的独立成长空间。父母们关爱孩子,舍不得让他们吃苦,是可以理解的,但看管和限制就未必恰当。
此外,高质量的陪伴是互动的过程。
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跟孩子的互动关系。
你可以选择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参与一些亲子互动游戏等等,在陪伴的过程中,你要积极的孩子交流,也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拥抱孩子等等。
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当父母和孩子都能够参与投入进去,他们会感觉互相连结在一起,互动共鸣越多,对孩子越好。
04 时光总是见证者
高质量陪伴,收获的是双向的陪伴和成长。
每一次陪伴都是新鲜不可逆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父母,一路相伴共同成长。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关注公众号“大童小异”,关注0-8岁儿童成长,传递科学育儿知识,分享热门亲子话题,资深爸妈育儿心得探讨,和你一路童行!
关注我们,陪父母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