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导读中,船长提到了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的故事,我百度了下他的经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爆出一个大冷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的夺得了世界冠军。许多记者围着山田本一问他凭什么可以脱颖而出,一举夺冠。山本田一淡淡一笑,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认为他故弄玄虚。因为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较量,说智慧取胜有点牵强附会。
1986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赛,又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仍然是那句老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十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到: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先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 我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那么山田本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通过他的自传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做计划,并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和行动去达成。他把一个遥远的大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让目标看起来可行,没有认知负担。这背后的思维,不就是智慧吗?当别人在想着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体力和耐力时,他却通过设置阶段性目标来实现了突围。他说自己靠智慧取胜,一点没有夸张。
我今年四月份去上海参加了007不写就出局老大覃杰的个人品牌私享会,在会上,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让我们在一分钟内鼓掌,先是用自己最快的速度鼓掌,看能拍多少次,然后再以10个为一组来鼓掌,看看又是多少次,本来我以为,只要用力一直鼓,肯定是拍的数次多些,谁知结果却是按组拍的更快一点。
这个游戏说明的就是做事要保持节奏感,这样反而会更快。
山本田一的目标分解,和保持节奏感,是不是有种相通的感觉?
想起一句老话,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如果我们只是看着一个遥远的目标去冲,那么我们的满腔热血估计冲不了两天,就会因为后面那遥远的距离而吓倒,再也提不起劲冲下去了!
而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后,认知负担变小,脑海中知道这个目标能够完成,每冲刺完成一个小目标,也会更有成就感,当然就更有动力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工作后,我有几次鼓起勇气想要重新学英语,结果每次都是学几个月就无疾而终了,原因何在?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设置阶段性目标,不知道自己学了几个月到底有没有进步?因为没有了考试,就缺少了量化结果。所以,能够流利说英语的遥远目标,总是让我感到渺茫。
船长在导读中提到,一名合格的少儿成长教练,核心能力就是要具备引领孩子的目标感,帮助孩子设置自己的目标,并通过计划去达成。但是我们很多成年人自己都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自己没有的东西,如何给孩子呢?
之前我看到有朋友给孩子每月做计划,我也想回来给儿子做一张,结果拖延了几个月都没有行动。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没有看到做计划的重要性。自己平常工作中也很少去做详细的计划,所以总是处于消防员灭火的状态。
那么如何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导向的计划呢?船长提到要注意四点:
1、目标要孩子参与制定,只有孩子参与了,是他自己想要的目标,他才会认为这是我要学习,而不是妈妈要我学习。
2、目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目标要与能力匹配。
3、不但要有长远目标,还要有阶段性的量化目标。
4、实现目标,除了自身行动,还要配备合理的资源,尤其是无形的时间资源。未来的竞争是时间资源的竞争。我们要围绕目标,调整行动,合理利用时间资源。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晚上带娃做起计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