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27))

27丨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1、纪念乙醚

按照时间发展脉络,这节课说说医学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麻醉。

在美国波士顿公园,距离开国总统华盛顿纪念碑不远的地方,矗立着另外一座纪念碑。但是,它纪念的却不是某个伟人,而是一种麻醉药——乙醚。

乙醚纪念碑

为什么要给一种药竖一座纪念碑呢?

因为,麻醉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分水岭。

有了麻醉,外科手术从野蛮血腥走向了安全和文明。

有了麻醉,很多治疗技术才得以实现。

有了麻醉,医学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才得以体现。

麻醉只有一个简单的作用:让人不疼。咱们先从疼来说起。

2、疼了未必不死:一台死亡率300%的手术

麻醉出现前,医生们用病人的疼来换不死。

什么意思呢?难道不疼就得死吗?

对。

在200多年前,人们要是得了必须做手术的病,比如截肢、胃穿孔,要么等死,要么就得忍着疼做手术。

医生怎么做呢?

要么让病人喝醉了再上手术台,要么就一棍子打晕病人,然后把病人捆在手术台上,还得找三五个大汉把人按住。这个时候,医生赶紧开刀,速战速决。

病人为了活命就得疼,医生为了救命就得快。

据说,当时俄国一个医生可以在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掉乳房;法国一个医生可以在24小时给200个病人截肢。

当时手术最快的人,要数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Robert Liston)。他能在28秒内,截掉一条腿。人称“小李飞刀”。

那么疼了就一定不死吗?

未必。

下面这台手术,不仅病人死了,无辜者也死了。这是人类医学史上唯一一台死亡率300%的手术。故事的主角就是刚才提到的“小李飞刀”——李斯顿医生。

1842年,李斯顿在做一台截肢手术的时候,手起刀落砍下了病人的一条大腿。但是,现场同时响起了三个人的惨叫。

因为砍得太快了,他不仅切掉了病人的腿,还把助手的两根手指头,和一个围观的男性群众的要害都切了。

后来,截肢的病人、被砍掉手指的助手、还有那个倒霉的观众,相继因为出血和感染死了。一刀三命,这台手术也成了医学史上死亡率最高的手术。

这就是为了不死只能疼的时代,疼了也未必不死。

但是,我必须为李斯顿医生说句话。他可不是庸医,实际上,他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外科医生之一。

只能说,这台手术是那个时代医学局限性的缩影。

就是因为疼,手术必须做得快。那么肯定不细致,导致死亡率高。当时外科大手术的死亡率超过70%。

说到底,疼的问题不解决,外科手术就没办法往前走。

3、不疼,也可以不死

进入19世纪,麻醉终于诞生了。

麻醉做到了不疼。不疼,又为医学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从此,不疼也可以不死了。

麻醉是怎么出现的呢?

19世纪初的时候,美国上层社会有一种时尚,就是在聚会的时候吸笑气。笑气的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

吸了笑气的人特别亢奋,会哈哈大笑,所以它叫做笑气。当时的人们吸这个东西,就是为了玩得更嗨。

有个细节,就是人吸了笑气以后,哪怕磕得鼻青脸肿也不会觉得疼。

就是这个大多数人都没当回事的细节,被一个美国医生——克罗夫·朗(Crawford Long)注意到了。他想,这东西能不能用来给人做手术呢?

有了这个想法,朗医生搞起了研究。结果他发现了一种跟笑气类似的东西——乙醚,而且乙醚的麻醉效果比笑气还好。

1842年3月30日,这是人类医学史上,值得被牢牢记住的一天。

这天,朗医生给病人吸入乙醚,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台麻醉手术。病人不仅没死,而且还不疼。从这天开始,医学进入了“不疼的时代”。

3月30日也被定为“国际医生节”,就是为了纪念麻醉给医学带来的巨大改变。

1853年4月,34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使用麻醉无痛分娩,顺利地生下了一个聪明健康的小王子。这是推动麻醉普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人们就想,既然女王都麻醉了,而且麻药对大人、孩子没什么大影响,这事儿靠谱。

这样,麻醉在全世界快速推广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距离李斯顿医生那台死亡率300%的手术,也才仅仅过了11年。如果李斯顿当时有麻醉,这个高手也就不会造成一刀三命的悲剧了。

麻醉发展到这个时候,手术可以不疼,病人还可以不死。生孩子也可以不疼了。

4、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得以实现

后来,更多的麻药出现了。

医生发现,很多手术不一定必须全身麻醉。也就是说,不必让病人睡着了再手术。只让需要手术的地方不疼就可以了。

比如,给胳膊做手术,麻醉医生就在病人腋窝下面的神经里注射麻药。这样,手臂不疼了。这就是局部麻醉,它让麻醉更加人性化。

这个时候,麻醉做到了想让哪儿不疼,哪儿就不疼。

再发展,麻醉从外科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专职的麻醉医生、麻醉护士。

比麻醉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让以前很多无法开展的手术成为可能。在不疼的基础上,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得以实现。

比如,进行肺癌手术的时候,麻醉医生可以让病人单肺通气,也就是让两个肺中的一个肺来呼吸,把另外一个肺留给外科医生做手术;

再比如,如果出血量大,麻醉医生可以人为降低病人的血压,这样出血速度就慢下来了。

甚至,体温也是可以控制的。

做心脏和大血管手术的时候,为了不让病人的重要器官缺氧,麻醉医生甚至可以把患者的体温降到最低16℃。

今天的外科,已经发展出了上千种手术。手术的复杂程度、精密程度,都超过了前人的想象。

我们可以打开人的大脑和心脏,在以前人们认为的生命禁区做手术;我们还可以开展最新的机器人手术,让手术变得更微创。

医生不用再因为疼,而去尽量缩短时间导致手术粗糙。据我所知,最长的手术时间记录是96个小时。

所有这些,在麻醉术出现之前,有谁敢去想象呢?

麻醉不仅保障了外科手术的发展,而且让手术过程更安全。麻醉医生是负责手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5、麻醉应用于其他治疗技术

在不疼的基础上,不仅是外科手术,很多治疗技术都用到了麻醉。麻醉让医疗更安全高效。

比如,传统观念认为女人生孩子就该疼。

无痛分娩,让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减少产妇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疲倦,最大程度地保护孕妇和胎儿。

在美国,分娩镇痛率已经大于85%,在英国已经大于90%。

而且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整个过程。生产完很快就可以下地活动,这有利于产后恢复。

麻醉,让“女人生孩子必须疼”这个老话成为历史。

再比如,无痛胃镜、肠镜也用到了麻醉;试管婴儿技术穿刺取卵,无痛膀胱镜,各种深部穿刺,组织活检,这些都用到了麻醉。

在ICU,我们联合应用麻醉药物中的镇静药和镇痛药,让病人做到安静、不疼。

这些药物减少了ICU病人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同时,麻醉还涉及到了人的心理层面。

一台全麻手术,不仅要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疼、不动,还要做到不知。这是从心理层面关心病人。

如果病人可以感知手术场景,以后就会出现心理创伤。

再比如,晚期癌症病人会痛不欲生,吃不好睡不好,甚至很多病人会抑郁、自杀。

在麻醉基础上衍生出的疼痛治疗,可以用各种药物,甚至手术方法,解决这类病人的疼痛问题,让病人能够远离疼痛,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麻醉,体现的不仅是科学,更是医学的人道主义光芒。

今日得到:

1、麻醉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分水岭。

有了麻醉,外科手术从野蛮血腥走向了安全和文明。

有了麻醉,很多治疗技术才得以实现。

有了麻醉,医学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才得以体现。

2、麻醉只有一个简单的作用:让人不疼。

3、进入19世纪,麻醉做到了不疼。不疼,又为医学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从此,不疼也可以不死了。

4、1842年3月30日,朗医生给病人吸入乙醚,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台麻醉手术。病人不仅没死,而且还不疼。从这天开始,医学进入了“不疼的时代”。3月30日也被定为“国际医生节”,就是为了纪念麻醉给医学带来的巨大改变。

5、比麻醉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让以前很多无法开展的手术成为可能。在不疼的基础上,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得以实现。麻醉不仅保障了外科手术的发展,而且让手术过程更安全。麻醉医生是负责手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6、在不疼的基础上,不仅是外科手术,很多治疗技术都用到了麻醉。麻醉让医疗更安全高效。同时,麻醉还涉及到了人的心理层面。

一台全麻手术,不仅要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疼、不动,还要做到不知。这是从心理层面关心病人。

7、在麻醉基础上衍生出的疼痛治疗,可以用各种药物,甚至手术方法,解决这类病人的疼痛问题,让病人能够远离疼痛,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8、麻醉,体现的不仅是科学,更是医学的人道主义光芒。

9、. 疼,阻碍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 不疼,带来了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还带来了其他治疗技术的发展。 . 不疼,体现了医学伟大的人道主义关怀。

10、疼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不疼,生命才有了无限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10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