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意: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人爱好活动,有仁德的人喜欢沉静。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比较长寿。”


曾几何时,热爱山水的旅游者,以及爱好山水画的文人,都喜欢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来标榜自己行为的高雅与志趣,而把山水上升到仁智高度的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就出自本章,并令大家耳熟能详。

而以山水来形容仁者形容智者,以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比较抽象的仁、智 就突然生动形象开来。大自然中的水温柔而静默,却又有着百变的形象,随着不同的地势它们有着不同的面貌,水可载舟亦可䨱舟,可以波澜不惊也可以惊涛拍岸,可以为福人间亦可为祸万物。而那些智者那些聪明的人也有着类似的特性,他们思想活跃,有着种种敏捷的思维与新奇的想法,是灵动的跳跃的思维的快乐体现。

而自然中的山是稳重厚实的,似乎从远古起它们就亘古存在,没有变化过似的,不管风云变幻还是四季变换,山就在那里,沉默着,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四季喜悲。古时帝王动不动就要去泰山祭祀,因为泰山代表着天,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力强盛的象征,这些天授之帝怎么能忽视呢?泰山给人的就是一种稳重感,有担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都是这种意思的表达。这种岿然不动的沉稳气度就同仁者一般,沉静安然,不役于物,不伤于物,是一种静态的强大心理的呈现。

张居正注说,““天下有明智之人,有仁德之人,人品不同,则其性情亦异。大凡知者之所喜好,常在于水,仁者之所喜好,常在于山。盖知者于天下之理,见得明白,其圆融活泼,无一些凝滞,就似水之流动一般,此其所以乐水也。仁者于吾心之德,养得纯粹,其端凝厚重,不可摇夺,就似山之镇静一般,此其所以乐山也。”

人生境界的提炼,也并不是说聪明的人就一定喜欢水,仁善的人就一定喜欢山,就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大部分人想必是两者都喜欢的,两者的结合出来的风景风光更是美妙绝仑。孔子不过以山水喻指仁智的变化与动态,智者与仁者还有有着他们各自的特性,我们普通人也有着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各自有着自我的存在,正因为有着这些不同,生活才有了不同的意义与乐趣。

所以朱熹说,没有对仁和智极度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做出这样的形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雍也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