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性动物》:你知道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吗

024《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本书主要讲的是社会心理学,,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也只有人类能成为社会性动物。对于这个观点,作者从社会性动物的基本标志出发,并积极的给出“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偏见等现实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性”?——所谓的社会性就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百度百科上的理解更通俗易懂些——“社会属性是社会性动物作为在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社会性动物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本物种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即社会性),也有一部分是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即反社会性)”,可能很多人对“社会性”一词的认识还很陌生,但一说到“反社会性”,如“反社会性人格”、“反社会性行为”等等,就能恰到好处地理解“社会性”一词的含义了。

此外,社会性还包括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就是人们如何受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影响的科学。举一个很常见的理论案例——基本归因错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界的情景,而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的性格。比如“我这样做是因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我这样做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我除了这样还能怎么样”之类,又比如“一看他这样的做法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他这样做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就这样的性格”云云,细细去理解这个概念,倒也能“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

作者通过许多科学的实验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解释了人际关系中行为模式的心理规律。比如“旁观者效应”,指的就是责任分散后带来的危害。在工作管理中,只有当每一件事情落实到位,才能规避不好的“从众心理”发生。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案例可以总结出行为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可见只有做到理性思考和理解我们的社会,再通过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去拉近和他人的距离,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关于“如何做到理性思考和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样去拉近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这三个现实问题的解答。我从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要时刻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假如这句话脱离情景去看,就会显得十分“假、大、空”,但倘若我们运用到生活中去,会发现真正能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并不在于权利、利益、欲望……而是在于人品,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自然就能得到社会的善待,毕竟社会不会因多一个肮脏的人而就此变得阴暗,却会因多一个善良的人而逐渐变得美好。因此,从这一刻起就去做积极向上的自己、做诚实有爱的自己、做乐观正经的自己,才会从这一刻起有幸福满足的生活。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5

阅读触动星级:3

体验收获星级:3

个人实用星级:2.5

综合推荐星级: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社会性动物》:你知道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