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应该是自己的事吗?

由于研一上学期的课不是很多,加之内心比较浮躁,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身份的过渡。在各方询问下,在研招办寻得了一个助理的职位,也算是贴补己用,顺带沉沉心,让自己坐住板凳。这也是导师常跟自己说的一句话,真要想搞研究,你就得坐得住冷板凳。

这个职位其实还算轻松,每天就上完课去去,还是三个人轮班的,主要工作就是回复研究生招生的相关问题。看似挺容易的,但这份工作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把不确定的回答传递给咨询者,这个误导性太大了。

毕竟这涉及到的是个人某一阶段的重大决择,一个人一生中决定性瞬间也就那么几个。尤其是经历过这个全过程,知道这个过程中的不易和内心的焦虑与惶恐。回复他们时自是不敢松懈的、马虎的。如果因自己的回复而能够暂时抚慰他们那波动不安的内心,那将是莫大的荣幸。

这半年接过相关的咨询电话自是不计其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咨询者一般提前准备的非常充分,干脆利索,直切主题,达到目的后也毫不拖泥带水;第二种咨询者自己都没理清楚要问什么,缺乏逻辑,但至少自己已经行动了,为自己的事情着急了,也挺好;第三类就是家长来帮忙询问的,有时候孩子就在旁边,可这个过程依旧是家长代劳的。

前面两种我觉得都能理解,暂且不论当前做的怎么样,但至少当事人已经在行动了,就很好。第三种情况就有点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呢。爸妈一把年纪了,他们又没有经历过考研这个过程,询问的时候好多问题和操作确实也不会。但他们依旧事无巨细的都问一遍,有些家长还会把相关内容记下来。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自己孩子的事,他们不操心,只能放在自己心里面了。

由记得去年考研报名的时候,一个家长打电话帮她孩子咨询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的相关问题。因为这个在官网是可以查到的,内容也都非常详细,告诉这位家长的具体操作后,才知道她并不会用电脑。后来听到她喊了一句,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过来操作一下,可并没有答应。最后这位家长只得自己先把相关网站记下来了,而后让孩子去弄。

这样相关的例子还有好多好多,不过多赘述。我确实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可能是因为自己在考研的时候,无论是最初做出考研的决定、还是报名、择校…这个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我觉得很正常啊,自己的事情不就应该自己上心吗。自己都不上心,还想着家人帮忙操劳,这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研不应该是自己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