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第2节课笔记-心理学的四大流派(2021.3.28)

中原焦点团队  初16中18王连敏原创分享第373天  2021.3.29

精力这一块,学习方面建议“酌量而食”,根据自己的“饭量”吃东西,不要撑着。也不要去比较,因为,相比较你周围没有学习的人来说,你学多少都是赚的。追求完美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把我们的标准降低,这样我们的坚持就会可能更长久。

用焦点的思维来学习:关注自己的正向,看到自己的拥有,看到自己的得到,看到自己的进步。千万不要陷入挑错的思维:我怎么没有人家学的多,没人家学的好。

学焦点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内功,内化焦点的理念,当有了更多的内化之后,技术才能更好用。

建立关系五要素:尊重,热情,真诚 ,共情,积极关注。

每个学派都有它核心的东西。不管哪个学派都强调中立。不管哪个学派都强调信任的重要。都强调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很多学派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有侧重,对人这一块都是关键。

一、行为主义(研究的主要是动物:老鼠,鸽子,猫狗,后推论到人):

特征:强调在某一个环境下对人进行训练,这个人他就会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核心是在某一个环境下,对他的行为进行训练,或者是改变这个环境下的东西,进而改变他的行为。

创始人:华生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对狗做训练,经典条件反射,人为训练出来的)

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奖励,惩罚(正惩罚负惩罚),消退)。

消退,就是对他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生活中用的更多一些。比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小毛病,如尿床啊,挤眼睛啊,偶尔洗手多一点呀。千万不要把它当回事。家长尽量不要管他,装作没看见,可能过一段就没有了。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要一遍又一遍的关注和强化。否则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停留,你越关注,问题停留的可能就会越久,越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又比如孩子做作业这个问题。

最终都是成长我们自己。我们作为一个容器,能容纳更多,能接得住,能大体接得住。偶尔接不住,我们也能意识到,我们会及时调整。我们跟孩子合作共同去打败问题。

操作和经典有什么区别?经典性是人为训练出来的,操作性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摸索、发现,好好学习,爸妈就会有表扬。接下来就会更多的去好好学习。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也有时候是不好的,比如孩子生病了,发现爸爸妈妈会对自己好,照顾有加。接下来他可能就会更多的生病,有意无意的多生病。这个时候他是一位获益者,是他摸索出来的,通过这样一个行为从中获得好处。一种行为如果能被保存下来一定是有好处的。所以焦点中会说症状也是有它积极的意义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要思考的是:有没有把孩子的或者是自己的事情当做问题。

本来它就是问题,只不过我们可能又把它过渡强化了,因为我们一般会过度担心,我们会想到很多很糟糕的未来。其实很多人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儿,就会定义为问题,就会想到将来会有多么糟糕,这是我们普遍的思维特征。从认知学派定义就是极端化思维,绝对化思维。我们会把这个事情想得很糟糕,尤其是孩子出状况以后,很多家长就会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结果这个事情他就真的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有这个意识。那怎么办呢?就是切断。切断我们比较糟糕的这个发展,一个恶性的循环。那么怎么切断呢?比如我们自己找的事做,学会没事找事做,转移注意力。不再去关注强化。

因为好多时候关注本身就是强化。

班杜拉提出来的社会学习论:人在社会中的学习,被称为新行为主义。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不但受环境影响,还会影响环境。有点系统观的感觉。自我调节,自我效能,观察学习,榜样作用。

如果一个模式让你很难受,你要想的是这个无效的循环已经持续多久了?你可以做点什么不一样去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把对方变成我们认为的那个人,让我们的那个模式一遍一遍的去重演,精神分析里面叫做强迫性重复。多少人都在强迫性重复,一代一代的。通过学习要意识到这些循环,打破它,或者是一开始接得住。意识到这些都是相互作用,交互作用的过程,接下来用焦点的思维,就是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唉,老公,我看你现在做的不错呀,自我调节情绪方面有进步啊。”应对方式改变了,对方接下来也会改变。你不再是那个诱发他内心魔鬼的那个人了,那么接下来他也就不会再以魔鬼的身份出现了。他就会成为天使的身份出现。所以最终还是改变自己,从自身开始改变,打破我们自己那样一个循环的模式。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二、精神分析(对象主要是病人,非常重的病人)。

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精神科医生出身,他面对的很多的都是病人 ,重的精神病人。

咨询原则强调中立、节制、匿名化

理论:冰山结构,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主要是受潜意识影响。很多东西可能我们都不知道,为啥我们会这样。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如果一个人超我意识比较强,他就能很好的遵守社会规则。超我负责良心和道德。但是,他可能容易焦虑。做事希望尽善尽美。如果本我过强,饿了什么也不管,该吃吃,该喝喝。热了,管有人没人,该脱脱。完美的一个状态是:本我、超我他俩能达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状态,能把两个调节好。自我是根据现实情况而定的。如果自我调节不了了,人就会比较矛盾,本我超我就开始打架,本我想干啥,然后超我就压制他,不让他干。人就会出问题了。从焦点来讲,出问题之后,对他也会有帮助,也会给他自身带来积极的意义。

性心理发展阶段:精神分析通常认为,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他某个阶段没有成长好。比如某个阶段本来是正常的行为,但是父母或者是身边的某个人过度反应或者是伤害,就会导致他那个阶段就不长了。专业名词叫固着,就固着到那里了。

移情:一般指的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意思是把她生活中的对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移情又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从咨询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发生移情,这个咨询治疗还没有真正开始,来访者还没有进入状态。另外,还有反移情就是咨询师把自己生活中对某个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

阻抗:焦点里没有阻抗,说明需要改变思路。或者说来访者这种方式提醒我们方式不当,或者是关系还没有到位,咨询师要慢一些。

自由联想:精神分析主要的方法就是自由联想,将潜意识给意识化。自由联想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管想到啥,不道德,多么荒谬,都可以。精神分析的咨询一般是非常的长。一年半载都算很短的,长的甚至可以做一二十年。所以后来就出现了短程咨询。焦点解决是短程咨询的一个分支。

每个学派都有它的特点,不管哪个学派,学到极深处都是对人的关注。都是给人创设安全、足够安全、温暖、稳定、放松这样一个氛围。让他能有很好的机会,更好的去自我探索和成长。

弗洛伊德认为:人大多受潜意识影响,所以会有口误啊、手误啊、笔误啊,一不小心就说错话了,认为说错话是有意义的。包括做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非常经典的三部书之一。

几乎所有心理学的大师都跟弗洛伊德有关系几乎所有心理学的派别都跟精神分析有一定的关系,都受其影响。

三、人本主义(研究的主要是正常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更多的关注人本身,更多的关注人的潜能,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在努力,只不过他可能现状受阻,导致他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于是就容易出现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派都受人本主义的影响。因为他关注人。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低到高,一般先满足低的,再满足高的需要,但也有例外。有的人有很高的信仰,追求时候,也可能略微满足一下基本的需求,比如没有衣服穿,也可能饥一顿饱一顿,饿的皮包骨头,但他依然会去追求梦想。这样的人可能还不少。自我实现这一块能获得的寥寥无几。但是越往后可能获得的越多。

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

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强调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非常重视人的潜能。

四、家庭治疗(需要整个家庭都得改变)。

萨提亚:萨提亚女士创造的萨提亚疗法,萨提亚女士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也被称为家庭治疗之母,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是明星。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非常了不起。每个人都可以给这个家庭好的反馈,好的关注。

策略派:焦点解决受策略派的影响比较大,策略派受艾瑞克森的影响较大。用症状改变症状。用他的症状维持它的症状,只不过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加点料,允许他的症状存在,然后在这个症状里面再给它加点料,那么他这个原来的模式就被打破了,打破他这个原来的行为模式的链条。在原来的链条里给他加点东西,就等于加点病毒。然后他的观察就出来了,他的模式也就变了。

有一个案例,有两口子经常吵架,然后咨询师就跟他们说。好,那你们吵就可以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帮你们,你们吵就可以了。(接下来就给他加一点元素,允许他这样的一个症状的存在)但是你们以后要吵架的时候呢,因为我不知道你们俩咋吵的,所以我没办法帮你们。你们再吵架的时候,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带过来。我要看看你们俩咋吵的。结果呢,这两口子吵不成了。为啥吵不成了?因为每当又吵架的时候,老公就对老婆说:“停”!我们先录下来。”然后两人就感觉很好笑,然后呢,就不吵了,俩人就改变了。

还有一个案例:一个小孩儿,老尿床,行为主义就会认为尿床就要给他强化,给他行为强化,在他不尿床的时候给他奖励,他尿床的时候给予惩罚。策略派是怎么做的呢?尿床,那就尿吧,接下来一块去买东西,买隔尿垫,买塑料布,买更多床单儿,允许他随便尿,并且再尿床的时候再给予奖励 。想想,本来他尿床的时候是控制不住,是焦虑,担心,越担心他越尿床,但是,允许他尿床的时候,并且还有奖励,接下来,他就想着怎么去尿床,不用担心去尿湿,并且还有床单。不但不用担心,而且尿湿了还有奖励。他就想着怎么去尿床。在这个过程中,有允许和接纳在里面。不把这个事情当做事情,放松了,不焦虑了,反而不尿床了。

然后,心理学上的模式是:越想着我怎么能得到,可能越也得不到。

也可能变成正强化,也不一定,那就试试呗,不行了再改变。用焦点的思维就是做点不一样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我们在生活中会很多的把不是问题当成问题,结果他就成了问题。而策略派就是把这个问题不再当成问题,更多的允许。

这又跟日本的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为所当为,顺势而为,该做啥做啥。

有三个关键的特点:矛盾处方,维持症状,奇迹提问。

矛盾处方:例如睡不着,就不要睡了,努力做到别睡着。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女孩经常想到她的男朋友,那就让她想,那怎么想呢,必须要她在专门的时间去想(因为用爱情是非常神圣的,书中女孩的观点)每次想的时候,先洗好手,保持自己非常平静的心,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里,厕所里不能想,结果呢,最后她就不再想了,

沟通里面强调对于问题的努力可能就会导致问题的停留,就是你对问题的改变,越努力,就可能导致这个问题就停留在这里了。从焦点解决来说,越强化,越关注,就会越多。总而言之就是说你对那个点越关注了,越在乎了,可能它就会越成为问题,就会越焦虑。比如失眠

结构式(唐登华):家庭结构出问题了,那就会导致个人出问题。

系统式(李维榕):认为人出问题往往是家庭这个系统出问题了,受系统观的影响。每个人都在相互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筑基第2节课笔记-心理学的四大流派(20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