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的秋天

文/王宁子

秦岭,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大地上,绵延数千里,把中国分成南北两半,他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屹立在东方。作为中国文化与生态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历史传承、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龙脉”与“脊梁”,自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为他留下千古诗篇。

惦记着秦岭,惦记着分水岭的景色,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一路向南,直奔沣峪口。沣峪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因沣河从此流出而得名,是历史上连接巴蜀的交通要道。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随处可见的农家乐,一排排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象征着国富民安。眼前的奇石层出不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叹它们的坚强不屈。千百年来,经历过地壳运动,山洪爆发,依然昂头挺胸。

山路的篱笆旁,几只鸡悠闲地啄着草籽,一个老人坐在石墩上背看着大槐树打盹,一只大黄狗懒洋洋地从山坡上下来,悄悄卧在老人的身旁,几片树叶悄然落下,那一幕,犹如一幅画。

大,吃饭咧!中年人站在农家乐的招牌下,一边用肩上的毛巾擦汗一边向着老人喊道。看样子,刚忙完一波游客。

奏来咧!老人睁开了眼,边应着边起身,身旁的大黄狗伸了一个懒腰,慢吞吞地跟在老人身后。

看着老人一晃而过的背影,和家家门前停满的车子,不由得感叹,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已是金山银山,这一切,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无数个像蜜蜂一样朴实无华的人们。

山路越来越陡,天越来越蓝,白云像害羞的小姑娘,一眨眼的功夫就表了模样。抬头间,一左一右两座雄伟高耸的山石挡住视线,一座石桥从两座山间通过,迎面的石壁上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石羊关。从石羊关峡谷北面仰望,陡壁顶端,一座惟妙惟肖,酷似山羊的巨石在冬阳的映照下镇守在崖口。崖下立一牌坊,上书“子午古道”。古时开辟这条栈道缩短了由关中入川的路程。古人以子为北,以午为南,故名“子午道”。当年刘邦封王从这里入汉中,留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唐玄宗时,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从四川经子午道到长安城。

站在石羊关的石刻下,手扶桥拦抬头仰望,透过岁月尘烟,仿佛看到一匹骏马穿越在群山峻岭之中,只为了美人嫣然一笑;又仿佛看到奔驰在子午古道上的千军万马,在烽烟中厮杀呐喊,鲜血染红了山石,染红了沣河。低头沉思,不禁想起“千古石羊站岭巅,仰首号啕哭长安”的悲壮诗句。

过了鸡窝子,分水岭越来越近。秋天的分水岭,少了喧闹多了静寂,少了嫣红多了沧桑,但它在苍凉中不失硬朗,像一个个血气方刚的关中愣娃,张开了双臂,拥抱着蓝天,拥抱着岁月。山风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一窝蜂地奔来,掀起衣角吹散长发,然后一股脑儿飞入你的怀抱。风是分水岭的伙伴,是群山的魂魄。与大山一样坚强的还有伫立在牛背梁上的秦岭西万路水毁纪念碑,记录着当年那场山洪,还有那些日夜守护西万路的汉子们,正是有了他们争分夺秒的抢险,才保障了西万路来往车辆的安全。注视着纪念碑,那一刻,明白了秦岭是民族脊梁的真正含义。

分水岭上,俯瞰南北风景,感悟秦岭的博大精深,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山路旁一位兜售山货的中年妇女坐在山风中,在梵音中静静地注视着巍峨的群山,眼眸装满了虔诚。一个身有残疾的清洁工弯腰用长夹捡拾着路旁的树叶,那一瘸一拐的背影在山路上如同美丽的红叶。目送着她远去的身影,眼前浮现出无数个辛勤的身影,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了秦岭的明天,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而默默奉献。这漫山遍野的红叶,历经严冬酷暑,把最美的风景献给秦岭,献给岁月,这一片片红叶,不就是那些守护秦岭的人们?

伫立在分水岭上,抚摸着刻有“长江黄河”字样的界碑,和着秋风吟唱着秦岭赋。捡起一片随风而落的红叶,捡起秦岭的秋天,连同他的伟岸,珍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水岭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