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恩
市面上教你创新方法的很多,但告诉你方法论的很少。
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设想最后结果的一种能力。可能是对现象的概括,也可能是对规律的总结。包括从0到1,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或者从1到2,比如从电灯到日光灯到LED灯。
不管从0到1,还是从1到2,创新不仅仅是灵机一动,也不仅仅是奇思妙想,它最根本的是把我们的思维从束缚状态下解脱出来。
换句话说,创新就是把脑海中那些不同寻常的想法抓住,并且让我们对它们引起重视。这些做起来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往往只关注我们认为重要的信息。
所以,仅靠单一的某种方法,很难做到系统性创新思维。同时,如果你还以为创新就是“哦,我发明了……”,那也太过异想天开。事实上,现在生产中的发明创造几乎都是围绕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也就是从1到2。
以上,是系统创新思维方法论的认知基础。
创新思维,有4个基本步骤:
1.设定目标: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2.界定标准:我们的局限性有哪些?
3.疯狂构想:我们能想出哪些主意?
4.解决方案:怎么组合和衡量这些主意,并且转化成落地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设定目标
确定创新的目标,就是在明确创新的机会。
首先,建议大家以一个关键短语开头“怎样才能最好地……”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打开大家积极的思维,而不是引发消极的态度。比如“减少某种成本”,这种词汇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不能更好发挥创意。
另外,先尽量开放,然后再集中。比如“怎样才能设计出下个世纪最好的交通工具”,肯定比“怎样才能设计出下个世纪最好的汽车”这一描述要更好。
这样就可以了?肯定不行,还需要检验。当你把创新的目标初稿写出来后,要看是否太宽泛?是否太局限?是否能描述更简单一些?是否将最终的结果具体化?是否已经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而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的日历都是从1月份到12月份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日历可以与你现在的日子无缝对接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
我猜想,研究日历营销的专家一定有这样一个过程,怎样去设定一个创新的目标呢?传统的营销目标一定是,让我们的日历与众不同!从创新目标的具体衡量标准看,这个太宽泛了。让顾客随时都需要买我们的日历?这个呢,是不是更接近我们最终的答案了?因为有了创新的目标,一步步就会指引着我们去想方案,想措施,让顾客随时需要购买日历,那一定要满足顾客的需要:今天收到日历,立马就能在新日历上看到昨天今天明天。
第二步:界定标准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我们还应该明白,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理想结果是什么,以及可能有哪些限制措施。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确定方向和重点。
比如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一定基于一个限制性前提,要发明的药物,一定是要杀死细菌,并且不能损伤正常的细胞。
所以,界定标准很重要。如何具体实施呢?
首先,要明确“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
这有点类似于企业或个人的使命描述。同样,建议大家用积极的语言来描述,比如“我们究竟应该做什么才能保持和增强市场部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削弱市场部的核心竞争力”。
然后记住,现在描述的是一个目标或者方向,而不是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比如,界定的标准是“需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而不应该是“多给大家组织团队凝聚力的培训”。
最后注意标准的数量。虽然在创新的过程中鼓励发散思维,但是按照一般的规律,只建议列出界定标准8到10条。如果界定的标准太多,会产生太多限制,不利于创新思维。
第三步:疯狂构想
这个阶段需要发挥人的自然创造力。听起来最容易,但实施起来最难。因为它要求一个观念上的转变,我们不需要以“事情是这样的”为判断标准,而需要转变成“事情可能是什么样子”。
怎么实施?你一定首先想到头脑风暴。没错,头脑风暴是绝佳的方法。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团队列名法,小组讨论法等各种方法。
不管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暂时不要做出判断。
想到的主意过早进行评判,很容易错失很多创意。别人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立即进行评价,也会打断别人的思路。
思路要尽可能自由。
不要怕新颖,不要怕异想天开,不要怕打破规矩。这是一条最难以遵循的原则,因为它要求每个人都不要急于去下判断。
要追求数量。
想出尽可能多的主意。数量越多,相互激发和碰撞的可能更大。
建立和完善所提出的思想。
避免思维僵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吸取别人的营养,拓展自己的思路。当你听着别人的分享时,你的思路不自觉就打开了。
第四步:解决方案
一个重要的创新很少是来自于一个唯一的灵机一动,多数是将相关的想法和创意结合起来,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
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
将你认为最好的想法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做成一个或者几个解决方案。
然后结合上面的界定标准,逐一进行分析和对照,对解决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如果不能满足限制条件,那么要么改进解决方案让它满足限制条件的要求,要么就只能废弃这个解决方案。
接着就是进行解决方案的效果评价和风险评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每个解决方案与限制条件和期望标准进行对照和打分,看哪个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然后做出我们最后的选择。
这就是创新思维。
只需要突破两个“思维障碍”:
过分依赖逻辑,认为思维等于逻辑推理;
非此即彼看世界,这也是“思维懒惰”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