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

什么是模式

模式描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重复性问题及其解答方案。

很多问题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不同的表现,但可以有相同的处理方式。

模式允许使用者举一反三,将相同的解决方案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去。

模式包含的要素:

1、模式名称

2、该模式所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方案

4、使用该模式后的效果(优点和缺点)

模式的优点

模式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过证实的方案,模式只有在实际系统中经过多次验证之后才能成为模式。

模式包含一下优点:

1、促进复用,提高系统的重用性。

2、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通过使用模式,在系统面临升级和维护时,将把维护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上。

3、增加表达能力

模式有很强的语言表述性,模式是对解决方案的总结,使得模式能够更好的传达和交流,成为开发成员之间的一种共通语言,从而被更多的开发人员使用,反过来进行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4、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软件设计

模式的分类

架构模式:

架构是指一个软件系统整体的组织结构。

结构模式描述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的一些规则和指南。

通过这些规则和指南,我们可以把预定义的、职责明确的子系统有效的组织起来。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描述的是在软件系统的某一局部不断重现的核心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以完善的设计结构出现,可以被应用到以后出现的类似的环境中。

和架构模式相比,设计模式关注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

三层架构模式

三层架构模式属于架构模式。将整个业务应用从低到高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持久层)。

数据访问层:完成内存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

数据持久层采用DAO模式(Data Access Object).

建立实体类和数据库表进行映射,也就是哪个类对应哪个表,哪个属性对应哪个列(ORM)。

数据持久层的目的,就是完成对象数据和关系数据的转换。

持久接口设计:一个实体类一个持久接口,一次数据库操作一个持久方法,持久方法参数来自业务层。

**业务逻辑层:**完成内存数据的业务处理操作。

业务逻辑采用事务脚本模式。

将一个业务中所有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方法。(事务)

保证一个业务方法中,所有的数据库更新操作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不允许出现部分成功,部分失败,这样引起数据混乱的操作。(事务)

业务接口设计:一个实体类一个业务接口,一次提交一个业务方法,业务方法参数来自表示层

**表示层:**完成数据的展示,并提供界面供用户进行数据的录入。

表示层采用MVC模式。

M:模型。也就是实体类,负责数据的封装和数据的传输。

V:视图。也就是GUI窗体和GUI组件,负责提供界面和数据进行数据交互,以及数据的展示

C:控制。也就是事件处理,负责业务流程的控制。

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模式

关注点可以从整体变成局部,利于组件的修改、查错、以及替换。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架构,数据库)